他乡打拼20载 返乡创业报乡亲
20余年前,他离开故乡,求学创业,辛苦打拼,发扬川商韧性,创造了一个个不俗的业绩;商海沉浮中,他以诚信立身,深受供货商和客户的欢迎。如今,他回报家乡,将企业落户家乡的工业园区,为乡亲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他叫郑科,一名企业家,一名热爱家乡的内江人。
◇本报记者 丁洁 文/图
辛苦打拼 他靠韧劲创造奇迹
记者在隆昌市三道桥工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A区的办公室见到郑科时,他正和企业员工交流工作。着西服,戴眼镜,说话不疾不徐,让他看起来温和可亲。
“我是隆昌双凤镇人……”郑科一开口就自报家门。
回忆起往事,郑科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但在记者听来,那却是一段充满风雨的时光。
上世纪九十年代,郑科便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2003年,郑科从安徽一所大学毕业后,南下到了广东沿海一带。起初,他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尽管十分努力,他的销售额却只有区区几千元。
“那时,每个月基本工资只有800元。为了节省开支,只能租住在农民的房子里。”每天一大早,郑科便打起精神,穿上正装,融入到城市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开始跑业务、做销售。因为长期穿着硬邦邦的皮鞋,他的脚被磨起了鸡眼,还做了手术。为了拓展业务,他创下了连续出差35天的“纪录”,但到北京出差时,他却只能住在地下室。
当时,郑科的弟弟还在念书,他每个月要给弟弟寄1000元的生活费。前途未卜的工作,加上生活的重压,让他数次在夜里默默流泪。
身在异乡,郑科常常想念家乡。四川多丘陵,内江也是典型的丘陵地带,自古以来,勤劳朴实的内江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将散布于丘陵间的一寸寸土地开垦成良田,边边角角也会利用起来,精耕细作。这样的韧劲,渗入到了生产和生活中,成为了川商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
这是郑科所理解和感悟的川商精神。
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他坚持了下来。靠着苦干加实干,他的业务越来越熟练,市场也越来越宽广,销售额突飞猛进。一年后,他成为了公司的销售总监。三年时间里,他的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千元飙升到四五百万元。
但郑科并不满足于此。2006年,机缘巧合之下,他开始自立门户,从事手机配件的贸易。因为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口碑,一些厂家愿意将上千万元的货交给他,让他销售完了再结货款。郑科就此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11年,他开始自己建厂。由于熟谙市场,他针对高中低端不同的客户需求,开发生产不同的产品。但这次并未一帆风顺。建厂之初,因为管理经验不足,工厂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低,员工流失也很严重,企业亏损了三四百万元。
郑科并没有气馁,他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尝试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将项目生产单元和市场单元分段进行管理,再一次取得了成功,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业绩不断提升。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被问到面临困难是否想过放弃时,郑科坚定地回答:“没有!”
只是,在那些不眠的夜里,他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感悟:“世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挫折和磨炼是一个过程,但并非坏事。”
搏击商海 他以诚信赢得尊重
商海沉浮,诚信如船桨,如风帆,只有依靠诚信,才能走得更远。这是郑科和他的企业一开始便坚持的理念。
张健,郑科企业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当他还是郑科的供应商时,就对郑科的做事风格颇为赞赏。
2014年,郑科公司的一笔货款不知什么原因延迟付款了。张健说,他只是随口问了一下郑科是怎么回事,没想到郑科马上联系公司的财务人员调查,当得知是内部对账和衔接问题造成货款延迟支付时,郑科非常生气,非常严厉地把财务人员“训”了一顿,并责令他们立即付款。
张健告诉记者,事实上,货款延迟一两天是常有的事,没想到郑科会如此重视。这件事让他印象特别深刻,也对郑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而不是单纯的商人。”张健说,在和郑科的接触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让他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不少的历练”。
事实上,甫入商海之初,郑科就一直坚持着“诚信”的立身之本,并将之作为企业文化理念中的一个核心元素。而这,也是很多供应商高度信任他的原因——他们敢于在没有收取任何款项的时候,就把上千万的货品交给他。
“工作上,他一丝不苟,对于细节有很严格的要求。”作为公司的产品经理,任国庆对郑科满怀敬畏之情。因为负责产品,他每周要上报很多报表给郑科。让任国庆惊讶的是,每次他送去的报表,郑科都会很快回复,并且详细点出其中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问题抓得精准,分析也很到位。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得很充分。”任国庆说。
返乡办企业 他用真情回馈乡亲
“再强的人,都需要家。家是港湾,也是人活着的根本。”说到这里,郑科有些动容。
上大学时,因为不想让父母继续在老家种地劳碌,他做了一个惊人之举:把父母都接到自己上大学的城市。从那时起,他便没有再问父母要过钱,利用空闲时间创业挣学费和生活费,养活自己也养活父母。
后来,在广东沿海创业,他也是走到哪里,就把父母带到哪里。企业在深圳立足之后,父母也到了深圳,但他们似乎不太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反而向往在家乡的时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科看到了一篇有关乡村文化的文章,说到了孤独的问题。“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讲究‘落叶归根\’。”当时,郑科感触很深,为了让父母不再承受身在异乡的孤单,他决定不再“折腾”,和父母一起回到内江。
作为一个创业者,郑科心中还有另一番打算。
彼时,内江这片热土上,改革发展如火如荼,产业规划前景广阔,政策形势良好,创业产业园和企业孵化器纷纷建立,各种企业争相入驻,也让郑科萌生了回乡发展的热情。
“这是我生长的土地,我想通过返乡办企业来回馈乡亲。”2016年,经过多番考察权衡之后,郑科带着他的企业入驻隆昌市三道桥工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A区。该企业主要从事玩具和手机马达的生产。
如今,郑科在隆昌的公司有200多名员工。公司根据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工种制定了多种岗位,照顾了不同人员的就业,灵活地满足了当地人员的需求。
“制造单元向县城一级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技术蓝领的水平决定了工厂制造的水平。”对于发展形势,郑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对企业中的技术蓝领十分重视,不仅解决家属就业问题,甚至帮忙考虑买房的问题。
在郑科的企业中,蓝领技术工种的工资在6000至8000元,一般的学徒也能达到3500元左右。
没有出差时,郑科常会走进生产车间,查看生产线,和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我们很好地解决了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任国庆说,在这里,大家深受着企业文化的熏陶,找到了家的温馨,有着共同的目标。
由于在产业上的发展和对当地经济社会的贡献,2015年,郑科被评为内江市“十大青年企业家”。
在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从2012年起,郑科还开始捐资助学。除一次性出资捐助一些贫困学生外,他每年还要资助3名学生。但当记者提起这个话头,他却不愿多说:“这个,就不提了吧……”
因为事务繁忙,简单采访之后,郑科就匆匆而别,但他的员工却有很多话说。“在我们心里,都感觉加入这个企业是很自豪的一件事。”张健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位好的带头人,带着企业做大做强,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曾利军全媒体记者黄彬鹏文/图“党群服务中心”是服务党员和群众的综合性平台,是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是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4月10日,记者从隆昌市综治办获悉,隆昌市...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