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春潮涌山乡——内江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 黄彬鹏 文/图
“路畅、院清、村美、民富、人和。”用这些词汇来形容如今的隆昌市普润镇高山村十分贴切。在这里,农业农村改革的成效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现代农业“4+”模式完善了基层基础、改变了村容村貌、带动了农业升级、鼓起了农户腰包……
近年来,内江市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探索形成了“三自一引”办法、“三化”“三生”“三换”“4+”等模式、“农业BOT”机制等众多“内江实践”, 由“内江实践”总结出的“内江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内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被评为“中国改革2014年度案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三换”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16年度案例”;“内江市创新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威远县‘农业BOT模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改革案例入选《四川农村改革新探索》……生产要素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的激活提升,为内江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让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得以提升。
深化改革,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12月8日一大早,在威远县新场镇联丰村1组,村民杨光辉在一阵摩托车的嗡嗡声中,开启了新的一天。
“现在送孩子到新场镇去上学。”杨光辉脸上洋溢着笑容,“昨天晚上才从镇上回来,今早又去镇上,这都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的便捷,这要是以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原来,位于威远县新场镇东北部的联丰村,海拔800余米、地势险峻、偏僻使联丰村村民的出行变得尤为艰难,“行路难”成为全村发展的桎梏。
2015年,5公里水泥公路、6000米砖砌田坎、1000多米水渠和一口堰塘相继在联丰村建成。
农村基础设施的变化不仅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还为联丰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联丰村正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在不久后的将来,联丰村的300多亩青脆李果实将搭上便捷的“改革路”走向致富奔康。
改革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更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近年来,内江市始终把农业农村改革摆在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地位,坚持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主线,加快推进“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配套实施“351”特色农业产业方案,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加快建成成渝经济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市。
打通有着农村“毛细血管”之称的农村道路,是农村改革的基础工程,是广大村民和各级干部的共同愿望。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133公里,具备条件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85%,较5年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提升的还有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水利基础建设。
内江市大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通宽带行政村达100%,村村通电话达100%。全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4个,完成新增有效灌面2万亩,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6个,完成新出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8座,实现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6万立方米。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5个,全域灌溉示范小区建设9个,农建综合示范片完成建设规模11.48万亩。过去五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3万亩,累计达到198.36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万亩。
创新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如果说,以改革促进农村繁荣发展是人们的共同愿望,那么,农户们内生动力的增强,则为这一愿望夯实了思想基础。
倪萍是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村民,穿针引线,教授夏布绣技艺成为了她的日常工作,一卷卷夏布在她们的纤手下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夏布绣作品。
2013年7月尚腾新村开村后,倪萍得知“在家门口也能挣钱”。于是,她毅然辞去在外的工作,选择回家照顾家中老幼。“我不仅把土地流转出去了,有租金收益,而且我还能绣夏布绣挣钱,生活过得很安逸。”转眼四年多过去了,倪萍已成为夏布绣的培训老师,教导更多的人夏布绣技能。
而像倪萍一样主动向改革靠拢,过上安逸生活的村民还有很多。她们如今的安逸生活,源于内江市在推进农村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创造出了“农户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三化”模式,即坚持农民自愿、自主、自治和党委政府引导相结合的“三自一引”办法,充分激发农户们的内生动力。
在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国改革2014年会”上,这些凝聚内江市农村改革创新活力的“内江经验”,让内江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被评为“中国改革2014年度案例”。
无独有偶。位于市中区朝阳镇东部的下坝桥村,总人口400户1325人,其中贫困户6户,耕种面积1400亩。多年来,以传统种植业、零散家庭养殖业为主的下坝桥村,一度农业生产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效益低下,加之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的缺乏使得土地撂荒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何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成为摆在镇、村干部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转变思维模式,创新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这三块“国字号”招牌,充分整合土地、资金、劳力等生产力要素,积极探索“以土地换股权”的农村改革,创新探索出了农户、村集体和公司三方合作共赢的“三生”模式的改革路子,盘活了土地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村民收入、走上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新路子,也为脱贫攻坚助力。
因此,返乡创业成为了不少有志之士的共同选择。下坝桥村村民雷礼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返乡后,成立了雷丰果业公司,利用“三生”模式,实现了“地生钱”,资金入驻,实现了“钱生钱”,农户入园,实现了“力生钱”,有效解决村民有土地无收益、村集体有资产无资金、农民有劳力无收入的问题。
“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既能拿工资,还能得分红。”曾经的愿望在下坝桥村变为现实。
拓展内涵,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
“内江市在农业农村改革的推进中,除了‘三自一引\’办法、 ‘三生\’模式、‘三化\’模式,一系列敢为人先的生动探索让内江市现代农业内涵不断拓展,进一步深化了农业农村改革成果。”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中区就针对农村人多地少、地块较为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耕地撂荒、村民增收乏力等问题,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上下功夫,探索形成了退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的“三换”模式。目前市中区共有548户农民退出土地达896.38亩,通过规模化发展生态种养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获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三换”模式的有效实施,也让这一“内江实践”入选“中国改革2016年度案例”。
此外,“内江市创新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威远县‘农业BOT模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改革案例入选《四川农村改革新探索》……生产要素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的激活提升,改革内涵的不断拓展,为内江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让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得以提升。
隆昌市则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积极实践现代农业“4+”改革模式,隆昌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大钱。建设了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和休闲农业合作社,完善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这不仅完善了基层基础、改变了村容村貌,更带动了农业升级、鼓起了农户腰包……
目前,隆昌市已流转土地约500多公顷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仅2016年,隆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2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6.85亿元,同比增长12.3%。
今年1月14日,位于隆昌市普润镇高山村的蝶恋花景区一期项目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时间的推移,虞美人、金盏菊、报春花、薰衣草等花期的到来,各类花卉竞相开放,配合改造后的村貌,引来大批游客观光。
“农业+旅游”丰富了现代农业的内涵,使得“路畅、院清、村美、民富、人和”。逐渐成为普润镇高山村的真实写照和游客的由衷赞美,而“农产品+电商”的探索则是内江市以互联网思维和模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打开的一扇窗。
利用各镇(街道)、各行政村集体闲置资源建设电商服务站点,建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网络代购和各类产品销售及其他服务。推进村淘宝服务站建设,鼓励在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开设网店,并与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销售家禽家畜、手工艺品等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节支增收。
实施“农业+文化”行动,展示农耕历史文化,体现乡村建筑文化艺术,突出展现新农村风貌。实施“农产品+超市”行动,积极为各种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打造公开、公平、透明的农产品市场供应体系,大力促进本地农产品入驻超市销售。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前期的一系列探索已经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的引领下,内江市正继续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大道上创新求进……
新闻推荐
为持续加强风险管理,打造老百姓放心的安全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内江分行(以下简称:工行内江分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水平,提升实质风险控制水平,打造重安全意识、强安全文化、专安全技能的管理格局。...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市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