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锣圩镇罗伏村东明洞成为党员教育基地 岩洞述说峥嵘岁月 处处闪耀红色光芒

南宁晚报 2021-04-16 06:01 大字

?图为东明洞内景?本报记者黄红锦摄

■本报记者李璋 通讯员唐庆霞

在武鸣区锣圩镇罗伏村,提起下褚屯响桑山的东明洞,不少上了年纪的当地村民就会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红色革命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将你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热血沸腾的激情岁月。1949年2月,时任中共武鸣县委书记的李东明在锣圩镇罗伏村下褚屯山上的“咟猫洞”内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发动群众和培养骨干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因为“咟猫洞”的光辉历史事迹,解放后,罗伏村人民为了纪念李东明同志将“咟猫洞”改称东明洞。

横卧于武鸣区锣圩镇罗伏村下褚屯西南面的响桑山脉的主峰耸入云霄,其他6座山峰依次排列成一个弧形,环抱山下的村庄。在响桑山脚下,有一个可以“通天”的岩洞,当地村民称它为“咟猫洞”,这个山洞掩埋在一片葱茏的大树丛中。洞口处有一个平台,仿佛一张大卧床,只要放上铺盖便可睡上五六个人,风雨无忧。离平台约5米拐弯处,则是一眼通到山顶的洞口,仰面一望可见蓝天白云。洞口下面是个长方形的大洞,可容纳二三十人。从山洞的洞口往上爬,则可爬到山脊,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脊,可爬到响桑山脉的主峰。

1949年初春,国民党武鸣当局开始疯狂围剿游击队。时任中共武鸣县委书记的李东明驻扎在“咟猫洞”指挥战斗和发动群众工作。那段时间,“咟猫洞”附近的村屯,特别是“咟猫洞”实际上已成为中共在武鸣发动武装斗争的秘密指挥中心。同时,还是右江地委等所管辖的一部分和主要枢纽、交通联络站。

1949年4月25日,国民党武鸣当局两个连到锣圩围剿游击队。当时,李东明隐蔽在“咟猫洞”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他与武鸣县委委员石怀瑜商量,命令游击队化整为零,使敌人的围剿失败了。从1949年6月开始到11月底是武鸣武装斗争非常关键的时刻,由于身患严重的肝炎,李东明不得不常住“咟猫洞”一边治疗,一边指挥武装斗争,他为武鸣取得武装斗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武鸣县游击队的庆祝、1949年12月武鸣县城解放前夕临时人民政府筹建工作,均在“咟猫洞”进行。解放后,为了纪念李东明同志,罗伏村人民将“咟猫洞”改称为东明洞。

“东明洞不光位置隐蔽,通往洞口的道路也十分崎岖,需要攀爬才能抵达。当年李东明隐蔽于洞内时,由于患病身体不适,行动困难,出入时还需要使用绳子捆绑固定身子,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才能往返。如果被敌人发现,山洞里的人还可以通过直通山顶的山洞逃生。”罗伏村党总支部书记褚明刚说。

当年李东明同志居住在东明洞里指挥武鸣武装斗争。当时,罗伏村下褚屯十几名村民也参与了这些斗争,他们的事迹也被村民口口相传下来。“李东明的游击队在罗伏村东南一带搞游击,最后到英江、上才。他们来这里后,我大哥就负责送情报。”罗伏村村民褚明辉说。

“我父亲当他们的交通员,敌人有什么动静他就及时报给游击队。”罗伏村村民褚明星说。

近年来,锣圩镇加强了对东明洞的保护,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锣圩镇积极争取项目,建设了一条通往东明洞洞口的台阶,修建了从下褚屯通往东明洞的水泥路并硬化了洞前的小广场,建设了一间60平方米的陈列室展示革命先烈们在锣圩及周边乡镇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况。近年,武鸣区党委政府将其建设成为党员教育基地。每年“七一”党员活动日、烈士纪念日等特殊节日,都会有一些单位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东明洞开展活动。

新闻推荐

6、7版中缝南宁市武鸣区宁武镇东王生猪养殖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南宁市武鸣区宁武镇东王生猪...

武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