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独钟“花山”缘

广西日报 2019-12-03 07:29 大字

潘琦

我对广西日报感情很深,对其中“花山”副刊更是情有独钟。

屈指一算,我和“花山”有50多年的交情,可以说我的文学之旅是从“花山”出发的。

20世纪60年代,我读高中时便开始爱好文学,有当作家的梦想。上大学后开始写些散文、民间故事和山歌给报刊杂志投稿,但都石沉大海。每当同学们问起我投稿之事,心中不免有几分羞意。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回老家罗城的新闻报道组工作,当广西日报的专职通讯员,开始接触广西新闻界、文艺界的一些老前辈,特别是和“花山”副刊的几位文学编辑交上朋友,才知道文学创作并不像我原来想象的那样简单。打那以后,我开始认真读书,利用新闻采访的机会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平时细心观察生活,广泛收集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然后静下心来认真构思,用心创作。经过不断努力,写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散文《铁鹰》,是描写一个仫佬族女拖拉机手的事迹,1972年3月在广西日报“花山”版上发表,当时在县里产生蛮大影响,我因这篇文章在县里小有名气。初尝文学创作的甜头,更激发我创作的热情,一写不可收拾。但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文学功底浅薄,常常因为生活的丰富而笔力的贫弱而叹息。后来在“花山”编辑部同志们的悉心指导下,我发表了不少作品,引起广西文艺界的关注。1975年,我加入了广西作家协会,成为广西作家队伍中的一员。

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我参加了“花山”第一期文学青年培训班,来自全区各地市县的30多位文学青年,会聚在武鸣县明秀公园。当时那里还十分荒凉,没有专门的饭堂和会议室,但青年人在一起很快乐。培训班期间,“花山”编辑部的同志作了精心安排,组织我们听讲课、座谈交流和实地采风。这次培训班是我迄今为止参加的唯一一次关于文学的专门培训,也是我后来走上文学之路的一个很大原因。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后来大多数成为广西文学艺术界的骨干。

后来因工作需要,我的工作单位不断变动,职务不断变化,但依然与“花山”保持密切联系。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到南宁地区工作,各项任务接踵而来,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写作的事,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花山”编辑部联系。有一次碰到“花山”副主编李延柱,他握着我的手笑着说:“当了地委书记,可别忘了‘花山’的文友们啊!”虽然只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令我感慨。是啊!“花山”没有忘记我这个文友,我却因为地位的变化,以工作忙为由顾不上写作。打那以后,我又拿起笔杆,坚持写作。期间给“花山”写了好几篇散文,这些散文多是反映农村、农业、农民的现实生活及其精神风貌,对基层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给自己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与“花山”编辑部的交往可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浓如茶。20世纪90年代初,我调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有更多的时间与“花山”编辑部的同志交往,他们对我的工作给予极大支持和帮助。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那是本世纪初,当时的自治区文化厅请张艺谋到桂林阳朔筹划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但要在风景区搞实景演出需解决诸多问题,当时在全区引起不同反响。为支持这个新鲜事物,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桂林召开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研讨会,就有关问题深入讨论。“花山”编辑部积极配合,对此进行大力度报道,阐明实景演出的意义和作用,并对存在的问题向公众作了详尽的答疑释惑,为打造这一文艺品牌,给予充分的理论和舆论支持。

当年我虽然是自治区领导,“花山”编辑部的同志却都把我当文友、朋友、作者来看待。工作中,编辑部有什么活动或约稿,通常电话或短信发来,我哪怕工作再忙,都尽可能抽时间应约。在稿件上,他们没有因为我是领导而网开一面、放松要求。每次编辑们都一视同仁,照改不误。有时还专门电话询问我一些细节,都按报社规定三审后才发表。编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我深受感动,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帮助。我与“花山”真挚、持久、坦诚的友情,可以说是我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我退休之后,“花山”副刊依然保持和我联系,他们组织文学笔会、文化调研和组织作家下基层体验生活,仍邀我参加。我偶有机会外出旅游,灵感所至写点小品,送给“花山”,都给予关照。退休十多年来,我先后在“花山”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和文学作品,其中都凝聚着“花山”编辑的真挚友情和心血汗水。每每想到这些,心里十分感激,真正感悟到没有友谊,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中枯萎,心灵之境就会在季节的变奏里荒芜。友情不管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在我的生活中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的心灵,使我的人生、我的生活、我的事业有了一点点光彩。

新闻推荐

南宁市法院集中宣判5起涉恶案件,18人获刑 4人“套路贷”犯罪集团覆灭首犯获刑14年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王斯通讯员孙晓梅)11月28日,南宁市西乡塘区、青秀区、武鸣区、横县4个基层法院,分别对5起涉恶案件进行宣...

武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鸣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