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新高地 魅力园区正崛起

南宁日报 2019-09-21 11:17 大字

广西—东盟经开区养生基地太和·自在城概貌。教育园区西片区实训基地已完成建设。已完成建设的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职工住进广西—东盟经开区公租房。已经投产的李宁运动鞋项目。广西—东盟经开区中心区概貌。

产业集聚,服务优质,景致宜人,绿色宜居,广西—东盟经开区正凭借南宁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徐徐展开一幅蓄势腾飞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和民生保障等工作稳步推进,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活力。规划建设的综合产业区、教育园区西片区、旅游健康区、现代农业示范区4个功能区蓬勃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发展、教育园区顺利推进、职工安居乐业、特色农业提质升级的良好态势。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

开发区以“产业大招商攻坚突破年”活动为抓手,统揽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食品加工、环保无毒家居和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加大招商力量及标准厂房、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平台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机制,通过组建招商公司、食品产业联盟、商会等方式不断完善机制,凝聚发展正能量,拓宽招商渠道,促进企业交流与合作。

2019年1—6月,广西—东盟经开区共引进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26.08亿元,其中食品加工及配套类项目32个,总投资11.54亿元。随着桃李面包烘焙食品生产基地项目、百草味食品生产基地项目以及三品王餐饮东盟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户,产业聚能效应不断凸显。截至9月初,开发区实现新开工工业项目25个、新竣工工业项目21个。上半年,备受瞩目的年产500万双运动鞋的李宁集团—广西供应基地在5月正式启动,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地区产品加工项目正式投产。

同时,开发区以“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全力攻克各项营商环境重点。坚持党政领导带队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截至6月30日,7个工作组共走访84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70余个,成功促进徐沃工程和中健包装2家负增长企业恢复正增长;出台《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19—2020年)》,从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明确推出15条惠企措施,助力企业发展。此外,开发区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涉及的企业开办、工程报建、不动产登记以及电力、用水报装、纳税等8项营商环境评估指标均达到一流水平。

下一步,广西—东盟经开区将持续深入推进服务企业常态化,兑现落实降本减负、人才引进补贴奖励等各项惠企政策,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加快产城融合新城典范蝶变

教育优先喜结硕果。教育是基础性事业,是备受关注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驻开发区,小孩就近上学成为广大企业家和工人的迫切需求。为此,广西—东盟经开区走产业发展和教育优先的“产城融合”新路子,苦练发展“内功”,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目前辖区内有各类中小学、幼儿园27所。近年来,开发区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先后投资2.2亿元资金兴建了1所民办幼儿园和1所民办中学,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其中,南宁市东盟中学先后被评为广西民办教育特色学校、自治区级卫生优秀学校、南宁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9年高考一本率高达59%,成为开发区教育发展的靓丽名片。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目前道路、排水、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已基本覆盖30平方公里中心片区。今年,广西—东盟经开区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补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城市环境,先后投入700多万元资金,完成一批市政道路维修、市政设施新建、绿化提升改造、供电供水迁改工程。借助教育园区建设,大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截至目前,教育园区西片区已开工建设道路13条,总长25.62公里,其中新庆南路(里建大道—发展大道)、宝源南路(里建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南路(里建大道—发展大道)、里建大道东延长线共4条道路已完成建设;电缆管沟已开工6条。如今,开发区正强力构筑绕南宁半小时通勤圈、1小时空港经济圈、2小时出海物流圈、3小时国际贸易圈,为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提供有效保障。未来,南宁北站、地铁2号线延长线的建设将为辖区搭建起更现代的立体交通网络,助推区域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城市配套全面升级。为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广西—东盟经开区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投资1亿元建设的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已落成;南宁市第一家示范性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养老服务中心三院合一的新养老院项目已投入运营;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太和·自在城项目一期已建设完成,该项目是广西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集养老、科研、医疗、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养老产业项目;今年8月,总投资2亿元的里建湖公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竣工,建设完成后,将成为推动教育产业的服务窗口、健全生态格局的生态绿肺、调节雨洪水系统的城市海绵、提升生活品质的城市公园。目前良好的城市发展基础已吸引绿地集团在内的20余个房产项目抢滩进驻,而绿地·东盟国际城项目作为绿地落子广西的第9个项目将以“北城南镇,城镇相依”为规划理念,在辖区内重点打造“大教育、大商业、大颐养”三大产业,助力开发区产城融合步伐加快。

立足生态宜居打造幸福样板

广西—东盟经开区森林覆盖率达42.3%,这里山环水抱、空气清新,位于北部的那油水库和定标水库水面面积达254公顷,南部是即将开发建设的里建湖湿地公园,西江河蜿蜒环抱辖区。多年来,开发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发展与生态并重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依托教育园区西片区加紧建设的有利时机,开发区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把东西向的里建湖、岜朋山等自然山体景观有机串联起来,全力建设公共核心区,打造标志性公共建筑,注重与周边大学校园文化风貌特色相呼应,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环境。

统筹规划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今年以来,以广西南宁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立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上半年引进环保家居制造类项目12个。在严把项目准入关的同时,引导辖区企业抓好资源高效循环化利用,截至今年5月,35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项目已完工23个,完工率达65.71%。同时淘汰一批小锅炉,鼓励企业节水减污,坚决治理淘汰燃煤等高污染锅炉。

扎实推进幸福乡村建设,乡村风貌实现新提升。2019年,广西—东盟经开区计划完成市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精品示范型、设施完善型、基本整治型等三类村改造项目13个,已对宁武农场内张队、外张队和开发区中心区实施风貌提升改造。开发区通过不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污水处理、改厨改厕等工程,因地制宜改善农场职工生活条件。从去年至今,武帽农场和民涵农场获得“十佳乡镇”荣誉称号,里建农场获评“产业富民”专项活动示范村屯,武帽农场班桂二队获得市级“绿色村屯”称号,宁武农场外张队获得市级“十佳绿色村屯”和自治区“绿色村屯”称号。广西—东盟经开区还高标准谋划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之路,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向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集聚发展,并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各类示范区面积10.36万亩,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国营武鸣华侨农场,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不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已引进工业企业350余家,其中包括8家世界500强企业,食品加工、环保家居、生物医药已成为辖区三大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广西—东盟经开区内现有6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其中双汇、百威、珠江、伊利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达26家。2018年,食品加工产业对园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引擎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完成产值67.21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75%。

广西—东盟经开区是南宁北重点核心发展区域,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产业集聚,是宜居创业之首选。目前,开发区生活着东盟9国的归侨、侨眷7000多人,独特的侨文化资源已成为广西—东盟经开区的一张特色名片。

本版撰文:通讯员常丽莹梁琛

本版摄影:通讯员蓝必祠

新闻推荐

三条网约定制公交线路开通 为市民提供点对点公交服务

首批投入使用的网约定制公交车亮相。黄维业摄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南宁...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