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桂西浪平的生存困境 读姚茂勤中篇小说集《从浪平出发》 □杨唐唐

右江日报 2019-05-07 08:48 大字

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从浪平出发》是姚茂勤文学生涯中又一沉甸甸的收获,收入了他创作的6篇中篇小说力作。

姚茂勤的文学创作起步较早,可以说是年少成名。目前他已出版了《百色稽古录》《山河作证》《走出困境》等。在百色甚至整个广西,姚茂勤的文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众所周知,当代小说看似一片繁荣,其实大多一败涂地。有的小说庞大的结构、人物体系,臃肿不堪;有的是迎合市场,追求当今时髦的话题,缺乏文学的肌理。如何重建小说的结构,这是我们当代一个重要的文学难题。

和当代的许多作家截然不同的是,姚茂勤是一个冷静的人,他不去凑热闹,他的小说轻逸、纹理清晰。在结构处理上,他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尽可能地注重细节,不安排太多人物出场,不刻意的雕琢技巧,这是他小说的命脉,也决定着小说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相比那些人物多达几十上百个的小说,姚茂勤小说人物之简洁,令人印象深刻。

浪平是桂西地区的一座小镇,因地托云贵高原,是高海拔地区,境内的汉族被学术界称作“高山汉族群落”。姚茂勤是浪平人,他熟悉浪平的生活环境,底层人的生活方式。浪平的山水田园和底蕴造就了姚茂勤的文字特色,牧歌式旋律、鞭策、警醒、某种揭示。

姚茂勤把目光投向了桂西浪平,这是他的优势,这种优势是他对这一地域文化生态的深刻把握和解读,——具体的,实验性的。并且也实实在在地那样做了。这样的地域性的书写,破解了桂西浪平的生存困境,破解了桂西浪平的生活密码,是对桂西浪平的历史观照。

《从浪平出发》是一篇获奖小说,姚茂勤以这篇小说作为书名,更加凸显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这篇小说以一个女孩(麦子)的视角来构建故事的核心。“我”(麦子)、大木、孙喜、长生,四个年轻人是浪平场坝上飘来荡去的“麻雀”,渴望着山外的世界。姚茂勤的精致之处是把故事从历史中抽离出来,直接呈现了现实的生存困境。那种意象更像是一部悲剧美学,——但不能当作真正的悲剧,无论是叙事还是意旨,都在显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是重现现实,让读者身临其境,对自身形成的一种体会(共识)。

“我”(麦子)从小与大木、孙喜、长生一起长大。在浪平巴掌大的地方,“我们”不受家人和邻居待见。“我们”要出走,去南方的城市寻梦,当“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悲苦才猛然发现:故乡是困境,城市是困境,人生亦是困境。个人理想主义的幻灭,前途的迷茫,这不妨碍小说的艺术创造,因为小说已经成功地表达了乡村社会的隐痛、表达了当今社会存在的共同问题。“许多的年轻人,又从浪平出发了。”这个结尾意味深长,让人无限回味。

在《回故乡之路》中,主人公三木从茅桥监狱出狱,首先我们要理解姚茂勤对于这种场景的交代。因为“我”是一个浪平人,浪平人是非常现实的。当一个浪平人从监狱出来,他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姚茂勤的切入是现实的切入,也是种对浪平人的洞穿,最后以这种洞穿抵达一种广度。

三木从武鸣走到平果、从平果到百色、从百色到河口、从河口走回浪平,最后因为被歧视杀了人,被判死刑。三木走到平果时,去找了在县府办当主任的亲戚四喜,四喜说不认识一个劳改犯。三木去找了老朋友大同,大同入不敷出,却热情招待了他;临走时为他买了到百色的车票,还找人借了十元钱送他。这篇小说对人性的洞察,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尊严。当最后三木在绝望中杀了人,走向死亡,这在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多么严峻的问题。这不是要为三木脱罪,而是尊严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姚茂勤24岁时在名刊《当代》杂志发表《桂西往事》。这篇小说与他后来的小说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这篇小说的架构也不是他小说的常态,这是他作品中的另类的存在。小说的题材和所有反映历史进程的小说并无两样:土匪、国军、与共产党合作的皆大欢喜。但在表现形式上,《桂西往事》又区别于其它小说,它着重表现钟刘两家世代的纷争,然后用一场爱情来结束这场纷争。爱是贯穿小说的主题,这种安排之精妙,恐怕是小说成功的最大原因。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爱始终是我们人世间永恒的话题。

《桂西往事》中的爷爷、钟祥、铿都是经典的人物刻画,虽然写的是爷爷辈们故事,却并没有采用回忆录式的文体,而是从自身的角度讲述。这篇小说语言难懂,需要细细品味。

在我们的时代,对地域文化的宣传、对地域文化中经典人物的塑造,是文学作品流传的一个砝码,比如阿来的《尘埃落定》。从地域文化的广义上来说,《桂西往事》与《尘埃落定》有某种相似之处。我们常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话很值得作为参考。《桂西往事》将岑王山描绘如一幅裸露的画,将岑王山四周的生活百态、社会进程契合在一起,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性。我不敢说《桂西往事》的世界性话题,我只说它是浪平高山汉的生活写照,历史沿革。也许我们要等到很多年后,才真正懂得《桂西往事》这类题材的小说对桂西浪平的意义所在。

小说集中的《家丑》《秋风掠过山梁》《香草坪生活片段》都在表现浪平的生活图景。总之,姚茂勤的小说拥有浓厚的地域风格,将桂西浪平作为一个文化地标来塑造,今后他的小说也一定朝这条路走下去,这是桂西浪平高山汉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

姚茂勤已经辞去了百色市作协主席和兼任的市文联副主席职务,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上。这是非常值得借鉴、值得学习的精神。

我非常欣赏姚茂勤的小说,它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的叙事美学特征。但我还是向姚茂勤先生提点建议:一、多从桂西浪平民间文化汲取营养。二、更深层次、视角更广阔的挖掘浪平故事。以姚茂勤的写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我相信他会带给我们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新闻推荐

南宁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今年将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90% 解决边远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

昨日上午,南宁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横县人民医院召开。今年,在“上林模式”的基础上,南宁将以武鸣区、横县为试点,深...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