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柔软的时空里静读家书□罗荣国

右江日报 2019-04-04 01:36 大字

阡陌交通,远山近水空空旷旷。山道上来来往往的他们应该是和我们一样来给先人祭拜的吧。携着那缕炊烟的柔情,迈着不很平稳的步伐,沐浴着绵绵的细雨,踉跄的我们几兄妹终于找到了梦牵魂绕的父亲坟头。虔诚跪拜后,遥望着灰蒙蒙的原野,凝视着袅袅的香火,感觉到了先人们在这个时节给了我的一个个背影。那时刻,我心里荡漾着广袤的宁静,思念的心情穿透了时空,穿透了阴阳,穿透了我的胸膛。

从山上回到老屋,我一直在内心呼唤着纷繁天空下的那一份安闲与从容,体味着诗意流淌的乡村叙事。可等我清醒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心海里一派茫然。无助中,凝望着堂上的父亲遗像,我打开了自己留在老屋里的小木箱,将珍藏多年的、已经泛黄了的、父亲亲手写给我的信,一封封地翻开细读。行草书字里性情流露,仿佛父亲的音容面貌就在眼前。一霎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从我的心底奔涌而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公社高中学校读书,当时“读书无用”的风气盛行。我托人捎话给父亲,让父亲到学校拿回我的东西,这个书不念了。好多天都不见父亲过来,却收到了他的来信——

“国儿:

接到来话得知你想退学,爸爸非常不安。想不到孩子你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山区落后,缺少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读书风气不很好,但是,孩子你记住,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事情都需要知识。爸爸这一代深受没有文化的苦头,这个书你必须继续念下去,而且要好好地念……”正是这封信,注定了我当年人生里平淡而寻常的选择,以至于到今天还在我的灵魂深处还有回肠荡气的余味。

时光飞逝。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而且我们百色是全国试点。已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一年多的我,对参加高考没有一点信心而想放弃。远在武鸣培训学习的父亲得知他儿子的想法后,特地跑到南宁买了复习大纲寄来并附了信——

“国儿:

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要看得起自己。你认为自己基础差,其实人家也一样的。只要你认真复习,舍得辛苦,舍得问老师,舍得问同学,你会考得好的,努力吧,孩子……”开考前一天的凌晨,培训结束回到家的父亲打着火把,在山路上跋涉了近9个小时,带我走进了考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组织让我到百色城200里外的册外村任职。到职不久,收到了曾任大队支书几十年的父亲写来了一封长信:“儿子,你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但是,很多时候你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校到机关,社会知识、社会实践应该比较缺乏,尤其是缺乏群众的感情。你要记住,农村工作,群众是基础。要有群众观念,要有群众感情,要把群众当亲人。只要把心交给群众,群众自然会听你。工作有困难,碰到问题是正常的事,要在群众中找办法、要智慧……”

我理解父亲这一手札所表达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这一行为方式读懂了人世间不少事情。有一事是父亲这信给我启发而完成的。那年夏粮入库时,我们村干们宣传发动,要各户按时把征粮、购粮送到粮所。大多户都完成了任务,就是还有几户硬是交不上来,是怎么一回事了?

进户看看才知道,是因为劳动力问题,有的谷子还没有收完,有的没有晒干谷子,有的没有运输工具运不出来。于是我们组织党员、团员、民兵、骨干妇女,帮收谷、晒谷、运粮,还用三轮摩托车帮群众运粮,这些群众非常感动,踊跃完成了任务。

当年的情景让我心萌悸动,永远记住父亲在信中的话而心明眼亮,以至于后来自己走上了领导岗位也都能尊重同志们,向同志们学习,大家给我力量,给我办法,给我鼓舞,让我在工作中顺心顺手。我在市劳动局局长岗位时,单位包了一个拆迁点。听了汇报,有一户硬是不愿搬。我率队到屯里一了解,不是不搬,是搬不了呀。生产组长告诉我,这一家人7口人,四代同堂,老太太瘫在床上,儿子患精神疾病需要人管护,儿媳在家开个小卖部顺便照顾老太太,老太太另外一个儿子打光棍,孙子种地,孙媳妇在附近打工养家,曾孙上幼儿园。而要迁到的新居是二房一厅的套房,无法安居,更何况当时居住的一楼可以用一间做小卖部找点补贴,而新安排的是在三楼,连生活来源都无法解决。于是,我们找了开发商、有关部门商量,给这户多分了一套房并改到一楼且门对门连着安置,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他们随即搬迁。

话又回头说,我在村里任期满后直接调到市政府办公室,主要跟随市长从事秘书工作。从农村到机关,不免有点得意洋洋,当年回家过春节时有所表露。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回到工作岗位不到两个周,就收到父亲的来信——

“国儿:

你岗位的变动,工作从小的范围到大范围,这是好事,但父亲觉得孩子你过于炫耀,看你滔滔不绝的样子,爸爸认为不好。其实,炫耀是一种毛病,它只不过是满足人的虚荣心而已。所以,做人做事还是要摆正自己,安分守己。自己明明就是一条清浅的小溪,为什么要不自量力地冒充大海?搞不好,一次或几次大浪就把自己给搞没了,因为自己就那点水量,经不起瞎折腾啊……”

暮色苍茫。外面的雨还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也还在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父亲的信。我知道,眼前的手札,是父亲给我最好的馈赠,自己苦苦追寻的人生道理不就在这一页页纸里吗?是父亲这些手书带我走进了人生的新世界,给我对生活的认知和渴求带来了一道道光芒。这些信,一直是我在内心的寄托,它不但指明了我的人生道路,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找到了土地般的踏实感以及对家乡眷恋和依赖的情怀。在这柔软的时空里,读着它,我不禁热泪盈眶,那颗浮躁的心也渐渐地平静下来,一路走来,那些艰难困苦、名利是非这时在我的心里清淡如水。在那字里行间里我找到了一丝丝的温暖,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现在,无论每次回到温润如玉、柔情万千的家乡还是自己的人生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父亲的这些手札。我想,今天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心安从容静若水,正直磊落明若水,轻看名利淡若水,随机应变柔若水,百折不挠韧若水……

这时,村外的山上阵阵爆竹声不时传来,进村的小路上也陆陆续续走回了祭拜的人们,而我却还在父亲的手札堆里寻寻觅觅。忽然,村头不知是哪家的音响远远传来了云菲菲缠绵不已的《清明》如泣如诉——

“……远处竹笛隐隐约约唱一曲牧歌,风悠悠醉醺醺,牧童又把黄昏错过。谁又在清明把梦相托?彻夜点一盏,一盏烛火……”

新闻推荐

为了避让一个坑 小车滑进了湖里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卢荻)3月28日晚,一名南宁女子驾驶一辆灰色菲亚特小轿车行驶在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平稳村定罗湖边时,车辆...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