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春风拂壮乡 情满大地歌满坡 图记广西历年“三月三”盛况
2008年“三月三”,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的群众吹响芦笙。 张小宁/摄 热烈喜庆的2007年武鸣县(现南宁市武鸣区)“三月三”歌圩开幕式。 本报记者 何运斌/摄 2006年,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三月三”歌圩上,群众们在演绎古老的傩戏。吴练勋/摄 2015年4月,宁明县群众舞动彩龙,欢度“三月三”佳节。 本报记者 黄 克/摄 2003年4月9日,百色市田阳县在敢壮山举行富有浓郁风情特色的“三月三”活动。 周信实/摄 2015年4月,“三月三”广西非遗展演中,马若云、侯玉华、唐晓玲、张永兰、李思宇等“刘三姐”扮演者,合唱了《山歌好比春江水》。本报记者 李 军/摄 象征着勇敢、机智、灵活的“抢花炮”,是广西“三月三”最喜闻乐见的节目之一。这是宁明县2015年“三月三”抢花炮比赛。 本报记者 黄 克/摄 2008年4月9日,武鸣县(现南宁市武鸣区)群众在“三月三”歌圩上展现喜迎北京奥运会的背板。 本报记者 周 军/摄 2018年4月17日,南宁市穿着盛装的孩子与外国留学生们联欢。 本报记者 周 军/摄 20世纪90年代,来自广西各地的山歌好手在广西文物苑的湖面上对歌。区用诚/摄 20世纪90年代,百色各个县的山歌手们演唱山歌。 李 桐/摄 2008年4月8日,东兴市江口镇的瑶族同胞在“三月三”佳节上表演节目。 张小宁/摄 2015年“三月三”,武鸣县(现南宁市武鸣区)群众蒸出了硕大的五色糯米饭。周家志/摄 2017年3月30日,“三月三”庆祝活动中,鼓乐好手擂响了广西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壮族会鼓”。 本报记者 李 军/摄
本报记者李军/文
光阴荏苒,今又一春。
全区范围内的“三月三”活动,已在八桂大地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三十多载,积淀越来越厚重,成果越来越丰硕,并已成为广西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舞台,更成为了广西愈发响亮的文化品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经过不断探索与完善,广西“三月三”系列活动更具有别具一格的韵味。
借着“三月三”节庆活动,广西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同心共聚齐欢乐,增进了解与融合,彼此更为和睦团结。“三月三”,已成为一场汇集民风民俗、风情风味、美育德育、文化文明等于一体的“全民共享共参与”的大联欢。
《诗经·郑风·溱洧》篇中,曾如是陈述农历“三月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传统文化的神韵,展露得淋漓尽致。
而八桂大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正借助着“三月三”这一“年年过,年年新”的大平台,得以稳步推进,积极拓展。
“民族之魂,由民族文化塑造。”八桂大地上,民族文化正在深入每一个社会细胞,而广西的“三月三”文化,也必将更紧密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融入这个火热的时代!
(标题书法:何运斌)
新闻推荐
往年“壮族三月三”歌圩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武鸣区委宣传部供图)本报讯(记者胡明峰)记者昨日从武鸣区获悉,2019年中国壮乡·...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