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 “中国壮乡”鸣天下

广西日报 2018-12-06 12:14 大字

腾飞。 潘诚伟/摄 依山傍水的两江镇岜旺屯村貌。 双桥镇八桥村大伍屯美景。 沃柑喜获丰收。 尹宗浩/摄 “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竹杠舞表演。 黄绍武/摄 南宁市赢创美诗药业有限公司。 伊岭溪谷现代特色农业综合示范区内的佳年火龙果基地。 美如画卷的伊岭风光。

潘献华方海仕

“走,到武鸣赶歌圩去!”南宁市武鸣区是壮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壮乡”。每年“壮族三月三”,武鸣便人山人海,云集八方宾朋。

来,“中国沃柑看武鸣”!武鸣连续15年入选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近年来紧紧围绕“两中心一目的地两基地”发展定位和建设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和谐”武鸣新区的发展目标,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相得益彰,现代特色农业与工业迈入快车道,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文化旅游“双提挡”

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是武鸣的一张闪亮名片。歌圩至今已经连续举办38届,是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久的民族歌圩之一,已成为广西“壮族三月三”标志性品牌,“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月29日,在城区江滨路举行的“月歌圩”,成为永不落幕的对歌台。

近年来,武鸣大力实施文化“核心带动”工程,全力打造核心基地、核心村屯、核心力作和核心骨干,文化事业凯歌连奏,先后荣获“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称号,斩获“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骆越文化之乡”“中国龙母文化之乡”等国家级荣誉。

歌圩品牌强力带动全域旅游。城区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伊岭岩、花花大世界为中心,整合周边休闲农庄等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了伊岭壮乡文化生态旅游综合示范区,从建筑风格、民风民俗、风味小吃、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等方面全景式展示“中国壮乡”的独特民族风貌。同时,主动融入大南宁旅游圈和北部湾旅游发展格局,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602.28万人次、消费达46.63亿元。

文旅融合闯出文化振兴路。目前,全城区已建立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117个、农家书屋19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17个,各类业余文化团队239个,年演出550场次以上;每年城区246个“一地一节”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让村民留住“乡愁”同时,也闯出了一条独具“中国壮乡”特色的文化振兴路子。

2一产二产“双提质”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今年,武鸣区打响“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异军突起的武鸣沃柑一时风头无两。

成绩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2017年,武鸣区沃柑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占全区沃柑种植面积的1/3,总产值超33亿元,一跃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之一。

沃柑是武鸣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升级的缩影。近年来,城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激活了武鸣乡村振兴的“一江春水”。截至目前,武鸣区土地流转农户共7.9537万户,占该城区农户总数45.3%,累计流转土地40.2万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武鸣区先后创建94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面积达24.31万亩。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是自治区五星级武鸣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企业,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火龙果标准化基地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是全区首家火龙果“出境水果果园”,获评2017年中国名特优产品、绿色食品A级产品。该基地还让当地群众获土地租金450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2.5万元。

农业提质同时,工业奏响凯歌。武鸣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服务年”活动,南国乡村等90个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武鸣区伊岭工业集中区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35个,建成投产企业145家。其中,规上企业63家,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五百强企业1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1家,初步形成制药、机械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武鸣区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3城乡共进“双增收”

2016年5月,武鸣撤县设区。城区紧抓机遇,按照“工业立区、三产兴区、农业稳区、科教强区、改革活区”的发展思路,加快与南宁中心城区的同城化步伐。

当夜色降临,走进武鸣标营新区,一个个新建小区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短短几年人气就上来了,武鸣发展得好快!”尹先生说:“我们村不少人在新区购房呢。”

目前,标营新区中的武鸣体育馆、“三月三”广场等基础设施建成,昔日的荒芜之地日渐繁华。近年来,武鸣区深入实施东拓西连、完善城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战略,与标营新区同时规划建设的还有定罗湖新区、红岭新区、九个半岛新区,全长16公里的绕城大道全线贯通,形成了“一环四区”的新格局。

速变不仅发生在城区。94岁的邓克群是双桥镇大伍屯人。该屯依托“七十二道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实施91栋5万多平方米的居民建筑外立面装修改造,引进武鸣永旺货物冷藏有限公司,开展果蔬购销、鲜储等业务,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土地打造休闲旅游农业,去年村民收获两个“一百万”:土地租金收入近100万元,务工年均收入超100万元。

腰包鼓起来,环境美起来。武鸣区大力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涌现82个生态村镇,今年,武鸣区获评南宁市“基础便民”专项活动示范县(区),6个村镇被评为示范点,2个村屯被评为“最美乡村”。

随着南宁教育园区和高铁北站的建设,“中国壮乡”武鸣正朝着打造南宁市域副中心、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服务及文化交流中心、全国著名的以壮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及广西重要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和教育基地砥砺前行!2017年武鸣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5.3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27.23亿元,同比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5万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万元,同比增长10%。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武鸣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任意损毁邻村果树,造成经济损失9万多元 法院公开审理 17名被告人认罪

庭审现场检察院供图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卢荻通讯员韦德深)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卢辉等17人为发泄不满,任意砍打、踩踏邻村村民...

武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鸣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