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上说新事

广西日报 2018-09-24 07:57 大字

本报记者邓盛龙

村里,欢庆丰收的壮乡山歌唱响;村外,金黄的穗稻在风中摇曳。9月21日,南宁市武鸣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该城区陆斡镇忠党村开幕,祭稻神、套活鸭、农产品展示等“农趣”十足节目让忠党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山歌声声中,村民覃瑞林一脸惬意,“我种了5亩香米,一年两造,年收3万多元呢。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壮族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农闲时节,壮乡武鸣各村便呼朋唤友到壮寨做客,庆祝丰收。源远流长的壮乡丰收节,如今更有了新意思。

新事之一是“当农民轻松了”。忠党村去年投资250万元,建成集育秧、插秧、收割、烘干为一体的水稻生产全自动化系统。“村里的香米产业已形成产业链,现在种田轻松了。”覃瑞林说。目前,该城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以上,“双高”基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以上。

新事之二是“收得轻松,卖得更轻松”。忠党村的“长古香”牌香丝米颇受市场追捧,售价是普通大米的的1倍左右。“动动手指,用手机在壮乡网圩下单就可销售香米啦。”忠党村党总支书记卢怀初介绍。据悉,该城区共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95个,农村电商覆盖率达85%以上。

“农”声响亮的武鸣也因此斩获了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南菜北运”基地、广西糖料蔗生产基地等头衔,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去年,该城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万元。

新闻推荐

环境改善唤醒“生态自觉” 南宁市武鸣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走笔

本报记者余锋通讯员韦夏妮韦海莉戏台的背景墙是代表壮族骆越文化的双头鸟和壮锦图案,戏台前方是一池含苞待放的睡莲,周遭的...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