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丽南方

左江日报 2018-08-05 09:35 大字

我决定坐汽车去,而且是越野型的。

从东门镇政府大门出发,沿着G322(国道)往西走,约半里路,右拐岔进一条水泥铺就的乡村公路。两边旱地,甘蔗、芭蕉绿浪翻滚;车子在中间行驶,坐在车上的人看不到周围有村庄。大约穿行两公里,再左拐,驶上一条凹凸不平的旧村道。五六分钟之后,岜等山(又名“矗山”)突兀眼前。沿着机耕路继续朝西南方向的对面坡地驶去,约三里,陆地岩到了。

坡地尽头空旷处可以驻车,不过落脚处只能是杂草丛生的了。通晓风水的本地向导马上滔滔不绝:“左青龙(岜等山),右白虎(芭仙岩);北玄武(陆地岩所在的石山),南朱雀(陆地岩洞口外的池塘水),此处大有来头……”但眼前所见――大石山胖墩,山上杂树生草;正对面是石山悬崖,齐地处断裂凹成一孔大岩洞;洞口绝大部分被各种藤蔓树叶覆盖;岩壁上的题字依稀可辨;山洞前一蕖凹塘,塘里芦苇丛生;四处有花蚊围人叮咬……除了荒芜,还是荒芜。但这里的的确确就是陆地先生的故园!这样的一处所在,也许无法跟鲁迅先生笔下童趣十足的“百草园”相比,但既然是大作家的“诞生之地”,它就注定要跟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最漂亮的术语――“美丽南方”紧密联系在一起!

“美丽南方”出自于《美丽的南方》这部小说。作品取材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各地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南国壮乡参与农村土地改革时所发生的事情。小说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写就,出版后随即引发轰动性阅读效应,后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之作”。书中所灌注的主题――“美丽南方”成为了一个专有术语。新时期广西提出要建设“美丽广西”,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如此激动人心的理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来源于该部小说主题精神的启迪。小说作者陆地(1918-2010),原名陈克惠,1918年农历十月十五――冬季头一个圆月初升时候,就在对面石山岩洞里,哇哇哇,来到人间。

关于此处故园,陆地在自己的文章《故乡与童年》中有详细的描写。大致情况是,为逃避太平天国“三点会”的兵灾,陆地的曾祖父同十来户人家从两三里之外位处交通要冲的岜等村迁到了此处石山岩洞来另起炉灶。当时,宽敞深邃的洞穴被分隔成许多小间,里面全部住上人。洞口外砌了高墙,作为抵御外侵的屏障。岩洞前一大片的池塘,中间筑起一道分堤,左边浑浊,种藕种芹,牲口饮水;右边清澈,淘米洗菜,供人汲水。塘边则竹子、乌桕、苦楝以及龙眼树等环绕周围。再外围则是各家各户菜地,里边豆苗、瓜花、大蒜、萝卜,四季青嫩、菜花缤纷、蜂飞蝶恋;菜地边角处是各家的果园,那里杂植有芭蕉、枇杷、酸梅、山黄皮以及龙眼树等,枝头常是芳香覆盖、果实累累,有各种鸟儿常在树上卖弄清音。清晨时必有鸡鸣幽谷,白日里偶有货郎路过,晚霞下也有乌鸦凄凉,月夜中则是老牛哞叫……这些景象都变成陆地散文里的文字精灵,惹人遐想。

俗话说“情自故乡出”,文学理论也有:“作家的童年生活对作家后来的创作影响巨大。”按此说法,陆地后来写就的《美丽的南方》,其中异常丰富的美丽情愫,应该就来缘于此处故园吧。但正像鲁迅先生一样,生逢黑暗时代,故乡于陆地而言,同样并非“美丽”一词可以概括。根据陆地的这一篇散文,童年的陆地,虽有亲情尤其是母爱可以分享,但生活十分的拮据。原因,先是祖父吸食鸦片导致家境彻底败落,接着是“纨绔父亲”不善理家但又极好面子常常举债度日,这样的行径让本来已经破败的家雪上加霜;加上时局不稳,兵匪交加……家中老小众口,吃了上顿却没了下顿,可谓度日如年!好在从小外出读书当兵的二哥还有点出息,正是他早早给小弟克惠――陆地进行启蒙教育,并且在陆地十六岁的时候出资让他远离家乡赴穗求学,之后进一步鼓舞并资助路费让他奔赴延安,由此走上革命作家的传奇人生道路……可见,故园于陆地而言,除了美丽还有沉重,除了赞美还有谴责,除了思念还有逃离……正是如此复杂混合的情绪凝结成了陆地一生创作独特的“文学乡愁”。

相对于山洞故园来说,陆地更在意的可能还是不远处的岜等山。岜等,壮语,汉语直译为“矗山”。平地拔起的一座独山,高耸秀绝。这座山,无疑成为了陆地精神人格自我选择的象征。天生带着大山的憨厚正直,从农村走出的性情作家,陆地这一生走得一点不容易。除却旧势力的围剿不说,来自内部的误解、排挤,甚至倾轧、碾压层出不穷,“九死一生”。其中,在延安时,一次扩大化的“肃反运动”,陆地差点被冤枉处死。“提着脑袋干革命”,走遍“白山黑水”之后,陆地好不容易出任新中国广西建设的首批核心领导干部,正想撸起袖子为新广西建设大干一番的时候,“反右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接踵而来,陆地接连遭受冲击、迫害,曾跟许多“牛鬼神蛇”一起关押武鸣劳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遭受何种冤屈折磨,陆地始终坦坦荡荡、直言真情,文学佳作不断;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党对祖国尤其是自己家乡――“美丽南方”的信仰与热爱……可以说,陆地一辈子精神□罗瑞宁挺拔,正犹如他家乡那一座亘古屹立的矗山。

人毕竟不是野兽,哪怕仅仅是和平的曙光刚刚从战争的阴云中偶尔再度照射,昔日曾经庇护过落难村人的石山岩洞随即也就变得不再适合人居住了。陆地的父亲在自己当家之后不久,随即携带家眷全部搬出岩洞,在东边4公里之外的东门镇开了一家作坊,以酿酒兼养猪为业,艰难维持生计。随着陆地一家人的离开,岩洞里的村人也陆续撤离。岁月倥偬,昔日生生不息的山洞故园,终于彻底荒芜成了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样子……但相对于那些对《美丽的南方》及其作者怀有崇敬心情的后人而言,即便已经这样一个境况,今天的陆地岩仍然是一处精神朝圣的理想之所。

既然来了,那就进洞吧。寻找到一处狭窄的入口,手脚并用,攀爬进来,你很快可以发现,这里边的确别有洞天――到处是造型奇特的石幔、石笋、钟乳,灯光照射之下,满洞的“珠光宝气”。岩洞分成前洞后洞,两个空间相互贯通;最高处有五丈左右,最低处仅有几尺来高,人通过那里需要攀爬、匍匐。因为山洞不深,洞体通透整座石山,因此洞中许多地方都有两边洞外斜照进来的微光,灌入洞里的新鲜空气更是源源不断;人只要置身洞内,顿感清新凉爽。尤其是前后岩洞相连之处,头顶上一柱钟乳石还在发育之中,晶莹透亮的水珠从上不断往下滴答,因此形成地上岩石一凹积水,灯光下,清澈透亮――赶紧伸手进去洗洗吧,那可是天荒地老的童真之水呢,其清凉爽透程度堪可直达心灵……

也许陆地的手正因为童年时候于这一凹真水里洗涤过,才有了他后来的妙笔生花,写出了令人赞誉的《美丽的南方》吧。

新闻推荐

获捐25万余元遭质疑,受助者辱骂网友后道歉 当事人母亲:愿退回善款 筹款平台:已将房、车列为发起筹款的必备信息

因病毒感染,在四川传媒学院读大二的南宁女生小黄于6月30日高烧入院,其母邓女士在“水滴筹”筹款平台发起筹款,11天后,提现25...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