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活力新区 建设美丽武鸣 2017年武鸣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南宁日报 2018-01-26 06:25 大字

近年来,武鸣区同城化步伐逐步加快。 (潘诚伟 摄)抢花炮比赛。 (黄绍武 摄)工业正成为推动武鸣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引擎。 (武鸣区委宣传部供图)千人竹竿舞。 (武鸣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胡光磊 通讯员 方海仕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5.3亿元,增长8.5%;沃柑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公交线路无缝对接地铁2号线;3893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刚刚过去的2017年,武鸣区紧紧围绕“两中心一目的地两基地”发展定位,以及建设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和谐”武鸣新区的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不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如今的武鸣,发展环境优良,发展氛围浓厚,后发优势日益凸显,成为南宁市北郊一方充满活力的热土。

坚持工业立区 挺起经济发展脊梁

去年,伊岭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完成113亿元,实现财税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7%……撤县设区一年多的时间,南宁市伊岭工业集中区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抓手,着力实施扶优扶强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孕育了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园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伊岭工业集中区,这个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去年围绕在建、续建、新建项目抓建设,抓投产,促达产,园区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武鸣区编制完成了《伊岭工业集中区产城互动发展规划》等5个规划,构建一区多园工业发展格局;新征收工业用地1400亩,助推中建八局等21个工业项目落地;组建富岭公司筹集资金,完善道路、排污、水电等基础设施,伊岭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7家企业签约租用或购买标准厂房14.8万平方米,入驻率62.7%。

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一年来,武鸣区坚持“工业立区”发展思路,在原有的制糖、木薯淀粉、建材等本地特色工业体系产业基础上,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去年,碳酸钙、新型建材等专业产业园落地建设,林产品深加工集聚发展,城区的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靠着园区工业经济的发力,武鸣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依旧稳步发展。

立足特色产业 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去年11月以来,由于砂糖橘、皇帝柑等柑橘类水果的成熟,产自武鸣的柑橘类水果相继上市,并持续数月之久。而随着春节的临近,武鸣区最负盛名的沃柑也将迎来丰收期。

“得益于在沃柑品牌打造和品质把控上下足了功夫,近年来武鸣沃柑在市场上树立了不错的口碑。”武鸣鸣鸣果园育苗事业部经理刘天鉴如是说。近年来,武鸣区不断做大做强柑橘类水果产业,精心打造“中国沃柑看武鸣”水果品牌,目前,武鸣区沃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以上,预计今年沃柑挂果投产面积将达30万亩以上,产值达到90亿元。

去年,武鸣区已经在沃柑品牌打造上先行一步。为进一步提高沃柑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武鸣区于7月出台了《南宁市武鸣区打造“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实施方案》,提出要按照规模大、品质好、品牌响和初步形成产业的目标,做大做强沃柑产业,打响“中国沃柑看武鸣”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武鸣沃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把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抓手,武鸣区在不断探索培育具有本地特色、品质高、口碑好的名牌农产品的同时,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大力打造农业品牌的同时,武鸣区还始终坚持“农业稳区”发展思路,已基本形成粮食、糖料蔗、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丰富的农业产业格局。去年,城区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01.67万亩、糖料蔗31.96万亩、蔬菜79.05万亩、水果63.03万亩;肉类总产量14.69万吨,水产品产量4.99万吨。

去年武鸣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成绩单也很亮眼。城区19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坚持创新驱动,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要求,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城区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19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更加优化。

深化农旅结合 带旺农村经济发展

道路干净整洁、田里瓜果飘香、山间游人如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位于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卉芫园林基地内一派生机勃勃。

卉芫园林基地位于武鸣双桥镇伊岭村,兰海高速伊岭岩出口与南宁至武鸣城市大道交会处。基地自2011年成立以来,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至今已建设成为占地170亩,年可生产盆花1000万盆、穴盘苗1000万株的大型花卉基地。记者在基地看到,凤仙花、长寿花、一品红等竞相争艳,不仅有大型盆栽,还展示了各种品种的小盆多肉植物。

“基地现在免费对游客开放,在节假日游客高峰期,每天有200人左右来赏花。”该基地技术负责人庞忠明介绍,基地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标准花卉种植产业。

在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像卉芫园林基地这样既能生产又能游玩的地方还有不少。近年来,武鸣区围该示范区创建和辐射带动,在产业兴、服务优、基础强、环境美等方面突出亮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以产业美带动乡村美、农民富的路子。

武鸣区通过发挥示范带动,按照“大产业提升、大旅游整合、大生态保护、大景观营造、大文化发展”的建设理念和规划架构,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城区共有汉江欢乐谷、纳天山庄、锦泉山庄、伏唐山庄、腾翔生力军等60多个景点和农家乐,广大农村实现处处有美景、村村有商机,农业发展与旅游相互促进。

如今,富安居休闲农业示范区、伏唐综合示范村、碧田原农耕文化体验园等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相继涌现,形成了“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周边村屯发展现代农业。据统计,去年武鸣区共接待游客602.28万人次、消费46.63亿元,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南宁市民周末度假休闲的主要目的地和乡村旅游胜地。

营造优美环境 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在武鸣区,声势浩大的全民参与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正在火热开展,该城区正通过全城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行动,以雷霆万钧之势掀起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热潮,全面整治主城区范围内的乱搭乱建、跨门槛经营、乱停乱放、乱贴小广告、噪声和扬尘污染、住宅小区脏乱差等现象,形成全民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局面,让市民共享更优美、更舒适、更便捷、更安全、更文明的宜居环境。

引导全民参与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让城区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有效解决城市“五乱”、夜市扰民等管理难题,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一举措获得广大市民纷纷点赞。

此外,通过网格化管理,有序地推进市容市貌整治,大力开展扬尘治理、严打超载超限、整治非法“三车”、噪声污染等专项行动,并取得明显成效,武鸣城区呈现出街道整洁、交通顺畅、文明有序的新面貌。

事实上,宜居、为民一直是武鸣区坚持实施的城市发展理念。

去年,武鸣区在有序推进城市治理的同时,还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加大对重点污染源头的监管力度,引导27家采石场开展标准化建设;严抓道路扬尘治理,重拳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武鸣蓝”成为常态。城区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全面启动河长制各项工作,取缔26个无证加工经营砂场,东门河截污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城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森林覆盖率达到49.42%。持续开展乡村建设“三清洁”“三化”专项活动,全面启动“宜居乡村”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80户,农村改厨改厕3.2万户;投入1743万元,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工作;投入1.2亿元,完成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沿线44个村屯5914户房屋外立面风貌改造、5个重要节点村乡土特色改造工作,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

塑造文化品牌 提高壮乡美誉度

2017年8月25日,武鸣区被评为“中国骆越文化之乡”“中国龙母文化之乡”,这也让“中国壮乡”的美誉度和壮民族的文化自信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近年来,武鸣区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一手通过文化传承工程“核心带动”,打牢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根基;一手通过多层级外宣“品牌塑造”,提升文化软实力,打响“千年老字号”,推动了城区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武鸣区从六个方面入手,推进文化传承工程,即选取条件成熟的学校建设一批壮民族文化标志性建筑,为城区中小学校配送一批高质量的壮民族文化教材,建立一批壮汉双语教师人才队伍,建立一批知名度高、经典的壮民族文化节目库,打造一批具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创建一批享誉区内外的民族教育品牌学校、窗口学校、特色学校。其中,城区通过充分挖掘武鸣区壮民族文化风俗民情,将现有的2所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 (武鸣区民族中学和太平镇庆乐小学)和1所南宁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仙湖镇中桥小学)打造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壮民族文化陈列室、壮民族文化园、壮民族体育文化训练基地,建设富有民族风情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长廊文化、膳厅文化,营造传承壮民族文化特色的浓厚氛围。

同时,武鸣区不断加强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制定了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积极争取培养指标,每年定向培养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广泛推广壮民族语言文字,加强具有壮民族文化专长的专家人才库建设。截至2017年,武鸣区已定向培养6名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此外,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范本,武鸣区的各中小学校还选派具有民族文化特长的教师担任壮民族文化传播导师,将壮民族文化元素渗透于音乐教学、美术教学、体育教学等学科中,将传统学科教学与壮民族特色文化教学相结合,推进壮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依托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武鸣区还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体、旅游、经贸活动,展示开放包容、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美丽武鸣新形象。通过千人竹竿阵、千人武术、歌王擂台赛、民间传统斗牛斗鸡、“骆越风·壮乡情”文学笔会、书画摄影展等传统活动,让各地游客体验壮乡文化盛宴,每年前来参与歌圩活动的区内外群众达20万人以上,进一步提升武鸣壮乡文化在全国的美誉度。

加强城市建设 促进同城化发展

每天傍晚,市民信步在武鸣区定罗湖休闲公园的岸边,赏花、观光,享受饭后的闲适,感受鲜花的芬芳。作为武鸣区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工程的项目之一,近年来,定罗湖休闲公园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成为最能体现武鸣人生活品质提升的特色公园。

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武鸣区城市建设理念的精彩诠释。去年,武鸣区为加快与南宁市区的同城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武鸣区全年共完成大同、标营等2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6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定罗路、香山大道“白改黑”等9个市政道路工程,渡头桥、旧五海桥修缮工程顺利完工,新建改建公厕6座,城区垃圾中转站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南门片区旧城改造项目稳步推进。 罗波镇百镇示范点、两江镇集镇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全面竣工,双桥镇成功列入首批南宁特色小镇名单,罗波镇坛他屯乡土特色示范村顺利通过市级验收,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南武大道(武鸣段)、东江至邓吉路面维修工程,有序推进甘圩至南武大道伏林段、陆斡至东江三级公路项目工程;新增投放新能源公交车53辆、出租车45辆,进一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与此同时,借助南宁教育园区落户武鸣的良好契机,武鸣的同城化步伐得以加快。去年,武鸣区全力开展园区征地拆迁工作,累计完成园区征地2.06万亩,为园区全面铺开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引进灵水壮乡文化小镇项目,破解征地拆迁回建安置难题,有序推进整屯搬迁工作。园区水、电、路、网络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动工建设道路31.77公里,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5公里,全面铺设供水、供电专线(管)。进一步加强服务工作,实施项目引进、审批、报建等“一条龙”高效优质服务,入驻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步伐全面提速。目前入驻园区高校达7所,动工建设4所,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招生。创新筹融资方式,累计筹集园区建设资金47.21亿元。

如今,武鸣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城区街道文明有序,一系列的改造成果,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同城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数说武鸣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更强。2017年全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5.3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27.23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89.5亿元,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7.5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由25.6∶46.4∶28.0优化为23.5∶45.8∶30.7。

——现代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柑橘类水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沃柑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成为广西最大的沃柑生产区,“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武鸣砂糖橘获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佳年公司火龙果基地被农业部评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佳年火龙果获评2017年中国名特优产品。新增3个县级、4个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全年城区本级财政民生支出29.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5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0元,增长10%。完成10个贫困村摘帽、1137户3893个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数173%。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实现“二合一”,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步入正轨,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本版统筹:康钦如

新闻推荐

开展集体约谈助推问题整改

本报讯(记者胡光磊通讯员张华妹)近日,为助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助推问题有效整改,武鸣区纪委组织召开集体约谈会,约谈了环保局、卫计局、审计局、工商和质监局、林业局、财政局、住建局、公共资源管...

武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