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积极稳妥推进壮汉双语教育

广西日报 2017-11-28 06:54 大字

今年是《壮文方案》(草案)颁布60周年。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关于讨论壮文方案和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的报告》,批准了《壮文方案》(草案),同意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

随着现代拼音壮文的推广使用,广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我区加强壮汉双语教育工作,壮汉双语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积极推动了壮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促进壮族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为提高壮族人民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壮文进校到双语教育

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积极稳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壮族地区的农村、学校、机关推行使用壮文”的方针和“搞好重点,逐步铺开”的原则,1981年秋季学期,武鸣、德保两县(区)率先在8所小学举办壮文教学试点班。到1990年,全区壮文进校已发展到45个县(市),共有小学306所、1071个班、学生30879人,初中26所、72个班、学生3749人。

199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壮文进校工作,由自治区民语委管理划归到自治区教育部门管理,并同意调整压缩规模,保留23个县(市)开展壮文进校工作。2009年,全区共有壮文小学69所、壮文初中23所。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从2010年起我区进一步改革创新壮汉双语教育工作,壮文进校向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转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7年10月,我区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工作已增加到36个县(市、区),壮汉双语学校261所,比2009年92所增加169所,增长184%,其中小学224所、初中32所、高中5所,在校学生总数12万多人。

同时,近年来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壮汉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共投入壮汉双语教育经费4670万元, 2011年安排600万元,并逐年增长,到2015年达到1200万元,比2011年增加600万元,增长100%。2017年,自治区安排壮汉双语教育专项经费达到了1300万元。

完善政策措施扩大办学规模

2010年,自治区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民族教育特色建设工程”等10个重点建设工程,将“加强壮汉双语教育”作为全区48个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予以实施。

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随后,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壮汉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模式实施办法》。2014年,教育、财政、人社、编办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壮汉双语教育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6年4月,召开全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开展民族双语教育”。同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未来五年壮汉双语学校的布局、双语教育改革发展、双语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壮汉双语教育体系构建等进行全面部署。这也是广西进行壮文进校、开展双语教育以来,第一次制定并颁布了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得到各地、各学校的欢迎和支持,有部分县级学校纷纷自愿要求开展壮汉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双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区实施壮汉双语教育的中小学校达到300所以上,在校学生达到15万人以上。”

创新教学模式传承民族文化

我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建“壮汉双语同步教学模式”并在全区双语学校推广运用。“壮汉双语同步教学模式”是在“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适用于以壮语为主要交际语、不通行或基本不通行汉语的壮族农村地区小学。

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西全区基本上通行国家通用语言,民族地区各民族能说汉语的现象已相当普遍,壮族地区社会使用语言和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区壮汉双语教育由“过渡型”向“保留型”转变,壮族双语教育主要是传承民族语言文化,壮汉双语教学模式也随着语言使用环境变化而创新。2012年秋季学期,广西开始实施“壮汉双语教育二类教学模式”实验,主要做法是壮汉双语小学全部开设国家汉语课程,另开设一门壮语文必修课程。

2013年,广西民族高中招收两个壮汉双语班,探索创建高中壮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选修壮语文课程的学生普遍认为,壮语文课程是传承壮族文化的有效途径,能让壮族学生具备用标准壮语进行日常会话,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强化壮语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又有利于了解壮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与传统文化,从而传承结合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培养对标准壮语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还促进对英语、汉语的学习,促进对汉语的正音,有效地纠正了民族语和汉语方言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汉语普通话发音更加准确,语法更加规范;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读音和语法知识的学习。

加强培训提升师资水平

坚持“定向培养、增量补充,在职培训、存量提升”的原则,加大力度培养培训壮汉双语教师。

通过举办壮汉双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壮语文教师培训班、学前双语教师集中培训班,采取“培训+学历”培养模式,实施“百名双语名师培养工程”“壮汉双语学校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壮汉双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等培训壮汉双语教师。“十二五”期间,广西对壮汉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强化力度是史无前例的,双语教师培训数量、形式、层次、质量和特色等都是空前的。2011—2015年,自治区举办了124期壮汉双语教师培训班,培训双语学校教师9380人次。

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组织实施“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从2014年起,每年面向壮汉双语教育实验县(市、区)的乡镇定向招收100名壮汉双语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为双语小学定向培养双语教师,保障双语师资来源,补充双语教师队伍。目前已有两届定向培养双语教师毕业到岗任教。

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研活动

2012年,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壮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结束了我区壮汉双语教育30多年来没有壮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使双语教育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目前正研制《初中壮语文课程标准(零起点)》《高中壮语文选修课程标准》。

近年来,我区编写编译、审查和出版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教师培训教材(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共100多种,每年发行近40万册,编写壮文版课外读物近百种,每年发行约3万册,初步构建了壮汉双语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每年开展壮汉双语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和双语学校小学生壮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定期举办小学生讲标准壮语故事比赛、壮文作文现场比赛、壮语才艺表演赛,以及双语教师说课、课件制作和教研论文比赛等。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双语教研专项经费,下达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双语学校,支持县级教育部门组织双语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形成了自治区、县、学校教研新格局,建立“以赛促研,以研促教,赛、研、教相结合”的壮汉双语教研新常态机制。

新闻推荐

不办理居住证可能会影响小孩读书 本报记者 朱新韬 通讯员 黄学转

邕宁公安分局户籍办证大厅民警正在解答市民办理居住证业务时咨询的问题。(唐琳楚摄)11月26日,南宁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发布居住证办理相关业务提醒,居住在南宁市的流动人口应及时进行居住登记申报,不...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