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稻改走山路 果园结出香米 贫困村“第一书记”大胆实验,提高山地循环经济效益

南宁晚报 2017-11-21 06:10 大字

香米种进柑橘园,橘稻共作果粮双收(忠党村“第一书记”秦培钊供图)

本报讯(记者 廖欣 通讯员 潘献华)香米种上山,这听起来让人有些难以置信。近日,记者从武鸣区了解到,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陆斡镇忠党村不仅把香米种到山上,长势还不赖。第一造香米已于7月份成功收割,晚造香米也丰收在即,预计亩产能达400公斤。这可引起不少关注。

来到忠党村,沿着山道走到山脚下的沃柑果园。在一株株沃柑幼苗下,金灿灿的稻谷十分耀眼。据了解,忠党村是一个有种植香米传统的贫困村。该村“第一书记”秦培钊是南宁市农委一名农艺师。2015年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他结合专业特长,注重实施科技转化创新,指导该村立足原有种植香米的优势,大力推进香米产业化、科技化进程。但随着香米产业的不断壮大,该村不足3000亩的水田面积成为制约香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以往说到水稻,大家会想到是在水田里种植。其实只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保证水稻的水分,在山坡上也能成功种植。”秦培钊告诉记者,柑橘园投产初期效益较低,水田面积又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种植户。今年3月份,秦培钊大胆设想并开始在新植柑橘园进行柑橘套种香米试验示范,充分利用柑橘幼苗期果园内闲置土地,通过水气平衡技术进行“橘稻共作”种植。

秦培钊介绍,在山坡上套种沃柑和香米,最大的难点就是既要保证稻谷的水分,又不影响沃柑的生长。对此,他们精心选择了种植果园和香米品种,将果园原有的滴灌系统进行了改造,提升雾化效果。同时把握精准用水,一边种植一边观察调整。在秦培钊和科技特派员、种植户的研究实验下,今年7月份,第一造香米成功收割,也让他们有了信心。秦培钊说,该技术的应用缓解了柑橘园投产初期效益低下的问题,而且水气平衡、精准防控等核心技术既满足水稻生长的水分需求,又防控柑橘水分过多,有效促进生态互补果粮双收,为群众丰富农作物间套种技术做出示范和新的探索。

目前,橘稻共作示范区晚造香米丰收在即,柑橘长势良好,预计能亩产稻谷400公斤,两造每亩增收2500元。接下来,秦培钊打算继续完善技术规程,让更多贫困种植户能够充分利用这项技术,增加收入。

“我种植的柑橘第三年才挂果,这样第一年和第二年便没有收入。现在套种了香米,一年可以收割2造,预计每年可以收获香米稻谷750公斤左右。”果农李嘉君说,在果园间套种水稻,复合经营,提高了山地的循环经济效益,很受欢迎。

新闻推荐

南宁市血液保障工作获国家卫计委肯定

全国血液管理工作会议现场。南宁中心血站站长余梅作经验介绍。南宁血液紧张,上千名热心市民和学生献出热血;百色一产妇生产时出现大出血,南宁中心血站接到用血救助电话后,连夜紧急跨城驰援……在过去...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