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发展潜力 铸造魅力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
城区新貌。壮乡儿女在千人竹竿阵中翩然起舞。大明山新路。 (黄秉祥 摄)花花大世界。佳年火龙果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和谐” 武鸣新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发展成就亮点纷呈。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4.3亿元,首次迈上3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比2012年增加101.17亿元,是2012年的1.45倍,年平均增速9.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渐由以农林牧渔业、工业带动为主向服务业带动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7.1∶53.6∶19.3调整为2016年的25.1∶45.8∶29.1。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武鸣撤县设区,标营新区、定罗新区、九个半岛新区及红岭新区快速发展,形成 “一环四区”发展新格局。南宁教育园区、南宁高铁北站落户武鸣,南武大道、绕城大道相继建成通车,武鸣体育馆、富鸣城投综合楼、恒宁·太阳广场等一批崭新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品位不断提升。
——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98元,年均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04元,年均增长1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12年的87.54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50.46亿元,年均增长14.5%。随着城乡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消费水平也显著提高。2016年,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9.9%,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不断提升。
过去的五年,武鸣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歌圩文化之乡、中国骆越文化之乡、中国龙母文化之乡、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自治区文明县、自治区平安县、自治区卫生县等荣誉称号。
立品牌 出精品 打造普惠文化
有着“中国壮乡”美誉的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歌圩是其最响亮的民族文化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把传统积淀转化为现代动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城乡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月木棉红似火,锣鼓声起歌如潮”。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久的民族歌圩。每年的三月,武鸣以歌相邀,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举办山歌擂台赛、千人竹竿舞、抛绣球、抢花炮等浓郁的民族风情活动及火爆的经贸活动,让四面八方游客循歌而来,融入欢乐的海洋中,共度趣味无穷的“壮族三月三”。 除了弘扬传统歌圩文化,武鸣区还加大对当地民俗节日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对当地的传统美食、民俗戏曲、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进行考察申遗,并撰写了武鸣骆越文化系列丛书,为壮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同时,由群众挑“大梁”,深入挖掘和弘扬壮族文化精粹。通过锣圩“两英”庙会、马头骆越民俗“四月四”祈丰节、太平镇民族文化传承节、双桥镇腾翔村“端午节”、壮族罗波庙会等节庆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歌台、中国壮乡歌王大赛、新创民歌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推出一批符合时代精神、反映武鸣风土人情、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艺术精品。
武鸣区牢固树立文化惠民理念,不断加快各级公共文化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武鸣区基本完善城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均衡覆盖、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活化形式载体,搭建起一年四季不落幕的文化大舞台。组织开展免费的文艺演出、展览、培训、辅导等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泽不同层次的广大城乡居民。
增引擎 提质量 壮大工业“火车头”
沿着南宁至武鸣城市大道,只见道路的两边厂房林立,车辆进进出出,正忙碌地把出笼的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这片蕴藏巨大商机的宝地,便是武鸣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南宁市伊岭工业集中区。
工业兴,则经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依托良好区位优势,在原有的制糖、木薯淀粉、建材等本地特色工业体系产业基础上,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全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积极优化改善投资环境,着力营造“亲商、安商、护商、扶商”氛围,整体投资环境评价居南宁市前列。武鸣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伊岭工业集中区为主要支点,打造工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带动全城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该工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40.77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众客商在此安家落户。目前已形成制药业、机械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纸塑包装业、建材业、林产品加工业等6个支柱产业,投产企业达142家。2016年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20.4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火车头”。
强科技 重特色 做现代农业“弄潮儿”
今年4月,武鸣伊岭火龙果科技示范园成了“网红”。每当夜幕降临,示范园1000亩的火龙果便缀满星星点点的灯光,这梦幻般的美景在众多游客的朋友圈广为传播,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成为名噪一时的“网红”。
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在武鸣伊岭溪谷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火龙果标准化基地,从台湾引进“软枝大红”新品种及补光技术。凭借这套补光技术,结出的火龙果个头和甜度均优于普通产品。基地通过它实现根据市场行情调节鲜果上市时间,每亩可增产增收20%。该基地被农业部评为“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按照“调结构、转方式、抓示范”的思路,提升优势、优质、特色、规模农业比重,壮大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构建现代、高效、生态的农村产业体系。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加快种植业设施化进程,积极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和品牌创建,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旱作农业、热带农业和优质特色杂粮。种植的香蕉、西瓜、砂糖橘、沃柑、龙眼、荔枝、菠萝、火龙果等水果远销国内外。其中沃柑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是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目前武鸣区正着力打造“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
抓好示范辐射带动。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要求,先后创建了以广西五星级武鸣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代表的18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共创建面积23.05万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扎实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服务,推广农机新机具,推动水稻、木薯、糖料蔗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2016年,城区农业机械总动力78万千瓦,农机作业值6.1亿元。
武鸣区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挖资源 巧整合 “旅游+”迅猛发展
去伊岭岩览民俗风情、去花花大世界的爱琴海湾浪漫、去碧田原农耕文化体验园垂钓、去大明山汉江欢乐谷漂流体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感觉……每到周末,众多游客纷纷前往武鸣区,武鸣区成为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优势,加快推进旅游业现代化进程,完善并提升了《武鸣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融入大南宁旅游圈、环大明山旅游圈和北部湾旅游圈,精心打造“壮乡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和乡村旅游”品牌。形成了布局合理、城乡贯通、村村相连的农村公路网络,让游客享受完善设施带来的便利。引导景区抓好景区的提升改造,用真心诚意赢得旅游好口碑。
旅游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旅游商机,还促进了投资项目的推进,激活了发展的动力。在发展旅游产业中,武鸣区着眼深度融合,旅游多元化融合焕发新机。凸显壮族特色,促进文化旅游双融合。为弘扬民族文化,武鸣区在“壮族三月三”歌圩活动期间,在城区及各景区景点举办民族文化活动、民族体育竞技、壮乡美食展示及制作等活动,吸引广大游客慕名前来。目前,武鸣区正精心打造伊岭壮乡文化生态旅游综合示范区,从山水生态资源、建筑风格、民风民俗、风味小吃、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等方面全景式展示中国壮乡民族风貌。结合“壮族三月三”歌圩活动,罗波镇探索打造骆越文化旅游小镇,并连续7年举办骆越始祖王祭祀大典活动,全景展示骆越文化特色。2017年罗波祭祀活动吸引外来旅客约13万人,旅游经济收入200万元,实现文化为媒,古镇焕发新生。依托现代农业,农旅结合赢取双丰收。按照“大产业提升、大旅游整合、大生态保护、大景观营造、大文化发展”的建设理念和规划架构,创建武鸣伊岭溪谷休闲农业示范区,创建面积30883亩,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以来,该示范区日均接待游客1500人次以上,休闲产业收入1097万元,成为武鸣农旅深度融合的一颗闪亮新星。
武鸣区以发展现代旅游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以壮文化为特色的全国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培育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体验游等新业态,已创建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伊岭岩、花花大世界,下渌村2015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家,广西三星级农家乐6家,广西二星级农家乐1家。2016年武鸣区旅游总收入38.69亿元。
抓基建 美市容 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在武鸣区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工程项目之一的定罗湖休闲公园,碧波荡漾,湖边花团锦旗,市民信步在湖岸边的花园里赏花、观光;走在高楼林立的标营新区,映入眼帘的是大绣球造型的广场、巨大铜鼓造型的体育馆、路口的壮族人物雕塑,无不体现着规划发展中的民族元素……徜徉武鸣城区,发展新景无不令人欣喜。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鸣区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和谐”武鸣新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逐年加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仅2016年,城区固定资产投资355.98亿元,比2012年的183.1亿元增长94.4%。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整体功能明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武鸣区紧抓教育园区建设,目前入驻东片区的有7所高等院校,其中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于今年9月顺利开学。“大学城”缓缓掀开面纱露出芳容,让武鸣区增添无限魅力。更让人高兴的是,如今城区街道整洁畅通有序,让人耳目一新。为让“城”位更突出,武鸣主动加快同主城区同城化发展的步伐。去年9月起,武鸣区开展“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推进城区城市建设管理,加上城市管理更精细化,推动目前武鸣区的基础设施、景观亮化、文明程度都极大提升,“城”味更浓,“城”貌更美。
“城”美“乡”亦靓。五年来,武鸣区上下一心抓好美丽武鸣工作,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工作,涌现了城厢镇大皇后村、宁武镇伏唐村、双桥镇大伍屯、府城镇老杨屯等乡村建设示范村。行走在壮乡大地,处处赏心悦目,犹如置身美丽画卷。
本版撰文:武鸣区委宣传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武鸣区委宣传部提供
本版统筹:康钦如
新闻推荐
“屯里的变化让人惊喜,整体环境变好了,村民素质提升了,生活更开心了。”永共村民杨智恒感慨道。近年来,武鸣区府城镇永共村老杨屯借着乡村建设的春风,村屯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美丽武鸣”乡...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