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末桂南的缩影

广西日报 2017-09-15 08:29 大字

八桂文脉

顾绍柏

《韦丰华集》收入韦丰华著作4种:《今是山房吟草》《今是山房吟余琐记》《大鸣山散人年谱》《诒谷堂族谱》。

韦丰华(1821-1904),原名地灵,字光斗,号剑城(一作剑成),一号拙甫,别号大鸣山散人(一作大明山散人),壮族,清广西武缘县(今广西武鸣)人,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韦丰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韦有纲,举人。父亲韦天宝,进士,以知县分发四川,未履任即卒于成都,遗腹子韦丰华出生。韦丰华22岁肄业于桂林秀峰书院,前10余次参加乡试不第,而仅以拔贡终老。前后数十年执教家乡,培养人才无数,是武鸣一带很有名望的乡绅。

《今是山房吟草》不仅真实记录了韦丰华大半生的思想和言行,也生动反映出清末广西特别是桂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包括叙述自己的执教生涯及桂南的教育状况;描写桂南的文人交往与创作活动;慨叹兵燹水旱瘟疫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展现地方团练与农民起义军的长久对抗;反映科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行;赞美壮族风土人情与农事。

韦丰华仿袁枚《随园诗话》所作的文学杂记《今是山房吟余琐记》,共200余则,长则两三千字,短则两三百字。如此数万言的长篇诗话,在广西文学史上实不多见,极为宝贵,可惜因其属于孤本,久藏箧笥,故知之者盖寡,研究更谈不上,十分可惜。

《今是山房吟余琐记》较详细地记载了广西,尤其是桂南一带的文学活动和文人往来,以及公私学校教育的发展状况,为研究近代广西文学史和教育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或线索。既然是诗话体,它主要是列举当代或前代佳诗,加以点评,或长或短地阐发自己的理论主张。初编卷一“诗之为道,情景而已”一段,可看作韦丰华的诗歌理论总纲。他说:“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然描景易,写情难。景,人所同;情,己所独……古(往)今来,所推为佳构者,竟如人面然,百无一同。其或有仿佛近似,亦必其人之际遇同,所见同,所感同,其心同,其性情同,其学问才思同,而究无几也。可见作诗者,抚景沉吟,必有一段真情融结其间,乃得超超特出。然则虽描摹填砌,工整严密,神趣终是枯竭,是犹土木偶人,塑得端重庄严,令人触目起敬,究不若一花一鸟之飞扬活动,妙有天趣。足使人目遇之而神不觉为之往也。故余尝熟复‘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到无古人\’二语。窃谓凡学吟咏者,欲得好诗,必有春气而无古人乃可。”

再如关于咏古诗,韦丰华认为“必有博古之才,尤必有论古之识”,方能写好。他坦率承认自己“最拙于此”,而推崇好友杨廷璠、谢季连的咏古诗。又如咏物诗,他说这类诗“不刻画不能确切,太刻画又易涉于纤巧。其法不外于渲染、烘托二诀,总以不粘不脱为妙”。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大鸣山散人年谱》对农民起义武装与乡村团练反复较量的记述,它可称得上是一部简明编年史,人们如果要了解或研究桂南的农民斗争,特别是团练的活动,这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新闻推荐

普罗旺斯般花海、古朴院落、可口农家菜…… 你熟识却不了解的武鸣

被誉为“中国壮乡”的武鸣,风光绮丽,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在武鸣城区举办的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已成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平台;境内的伊岭岩风景区、大明山风景旅游区、花花大世界3个国家4...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