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用上高科技 百平方米养万尾鱼 上林县澄泰乡高顶村带动贫困户发展渔业走出特色致富路
本报讯(记者林显威)百来平方米的水槽,可以养上万尾鱼,水温、溶氧量24小时监控,还实现鱼粪收集浇灌果树达到污染零排放,这是记者近日在上林县澄泰乡高顶村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项目看到的情景。通过利用科技手段,渔业成为目前高顶村的一项特色产业,自然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质量更高,群众也从中受益。
“别看水槽小,里面都是鱼。”说话间,高顶村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项目工人,同时也是高顶村脱贫户的韦建幸拿起网兜往水槽里随手一捞,就捞起了数条肥美的鲜鱼递到记者面前。韦建幸所说的水槽,位于高顶村高顶庄一个占地30亩的水塘内,远看似水箱,实则为混凝土浇筑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米,被等分为三个长方形圈养槽。每个槽都安装有投料、过滤等设备。
30亩的水塘,只有约500平方米是养殖区,其他地方不就浪费了?听到众人议论,高顶村第一书记陆建宇微笑着介绍起了情况。“这是运用科技手段的高密度养殖,养殖区外的水域也很重要,是一整套的循环系统。”陆建宇说,养殖区的面积占总池塘面积1%~3%,把鱼苗种投放在圈养槽内并配备气提式推水增氧,形成流水环境。这样的模式可以养经济价值更高的鱼类,如叉尾鱼、骨鱼等。此外,水流还会把鱼粪、残存的饲料等推向集污区,打捞起来后可以送到后山的果园里当肥料使用,从而达到有效收集排泄物及零水体排放。“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设备,或者对水槽里的水温和溶氧量进行监控。整个养殖区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打理,完全改变了以前的池塘放养模式。”陆建宇说,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项目的带动下,家有池塘的村民也慢慢体会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产量都有所提升,渔业成为高顶村一项重要的产业项目。
陆建宇介绍,高顶村属深度贫困村,群众主要种植水稻、糖料蔗等传统农业作物,种植产业传统单一、养殖产业规模不大。2019年,村“两委”干部成立上林县高技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25户农户闲置鱼塘资源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项目。该项目带动贫困户20户,带贫覆盖率达6.7%,预计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我们从去年9月份开始投产,一条水槽可以养3万斤鱼左右,项目今年预计产值达60万元”。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各干各的,产业发展没有得到系统规划,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情况好多了,除了科学养鱼,蔬菜、果树的种植和养鸡大棚都做起来了,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现在所见的这个大池塘,以前都是大大小小的池塘,旁边杂草灌木。”聊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项目,韦建幸感触颇深。据了解,现在的高顶村,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项目以及5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项目的带动下,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形式,贫困发生率降至1.5%。
新闻推荐
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佛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基欢正在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上林县明亮镇甘六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健兴与村里致富...
上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上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