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原有土地 释放发展空间 上林县因地制宜探索拆旧复垦工作观察

广西日报 2020-04-17 07:26 大字

本报记者乔晓莹通讯员蓝海通方靖文

“报告指挥长,房屋已断水断电断气,腾空完毕,可以实施拆除任务。”“请拆除旧房!”

4月8日,随着上林县西燕镇镇长、旧房现场拆除指挥长庞飞龙一声令下,几名施工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拉好警戒线,开动挖掘机,对侯面村云侯庄村民侯展熙的旧房进行拆除。

这是在上林县召开的南宁市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推进现场会暨全市拆旧复垦攻坚工作大会观摩内容之一。与会人员在考察学习该县拆旧复垦工作经验的同时,深入探讨如何加快推进这项工作。

今年以来,上林县按照“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可持续利用,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工作进度,早日实现复垦复绿,特别是自3月16日实施百日攻坚以来,工作成效明显,打造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

A“五步走”打开新局面

4月8日下午,西燕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小区十分热闹,不少居民都来到小区的篮球场,参加第二批房屋不动产登记证书发放仪式。当场领到证书的30户群众,个个喜笑颜开。

西燕镇党委书记韦伯永告诉记者,作为南宁市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的试点,该镇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探索总结出“一拆除、二复垦、三回收、四利用、五办证”的“五步走”工作方法,打开了工作新局面,高效推进拆旧复垦工作落到实处。而作为“五步走”的最后一步,“办证”可以从法律层面最大限度保护广大群众的权益,衔接好搬迁群众从农民到新市民身份的转变,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了给拆旧复垦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实施依据,县里专门出台了《上林县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实施方案》。当前,各乡镇普遍采取“五步走”的工作方法,并结合搬迁户旧房质量、旧宅基地面积、复垦价值、拆除时限等情况,根据《上林县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奖励标准及资金兑现程序调整方案》等,原则上在搬迁户拆除旧房的当月兑现奖励资金,切实提高搬迁群众获得感,充分调动搬迁户拆除旧房的积极性。

在百日攻坚活动期间,该县实行红黑榜制度,每半个月对各乡镇及有拆旧复垦任务的相关村委(社区)拆旧复垦情况进行一次考核排名。截至4月8日,全县易地搬迁应拆旧房拆除完成率为48.16%,预计到6月25日百日攻坚活动结束时,全县易地搬迁拆旧复垦相关工作综合完成率将达85%以上。

B拆旧房变出新面貌

来到西燕镇云桃村,记者看到,村里有一块种满了蔬菜的土地被围栏围住。一打听,这块地原本是贫困户罗克群的房屋,拆旧后实现了复垦复绿。

“像这块土地,就是在旧房拆除并清理后,我们根据旧房宅基地所处位置及土壤情况,派出工作组指导搬迁户将土地复垦达到规划设计要求,并及时复垦复绿。对复垦验收合格的,将及时把复垦奖补资金拨付给搬迁户。”上林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韦玲告诉记者,据统计,目前西燕镇已复垦104户,复垦复绿率达50.26%。

同样在云桃村,已经搬迁了的罗文学旧宅是一栋共建共住连体房,属于可不拆除旧房类型,目前正进行改造、装修。

“这栋不拆的旧房收归村集体后,因地处路边,交通便利,适合开发作为民宿,进而可产生经济效益。”云桃村第一书记黄建敏介绍,村里还有一些旧房收归村集体后,则以出租的方式开发利用。

据介绍,上林县针对旧房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异化拆除措施,分类施策、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对属于共居共建连体房和国家有关部门核定的传统保护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以及自治区划定的具有重点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村落的旧房,经县级政府批准,腾退为村集体财产进行保护利用,在满足规划和用途管制等前提下,可通过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利用。取得的收益由村集体统一分配。

目前,该县已完成拆旧996户,面积9.53万平方米,已复垦516户,面积4.35万平方米;已办安置点新房不动产权证3840户,办证完成率99.74%,易地扶贫搬迁拆旧率排在南宁市各县区第一位。

“全面推进拆旧复垦,对于解决出现搬迁群众用地‘两头占’问题和农村土地荒芜闲置问题至关重要。”上林县委书记梁平江认为,做好拆旧复垦能有效唤醒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实现富民、美村、强经济,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C搬新居迎来新生活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同意拆掉老家的旧房子,再复垦,政府给补贴,住上新房也有补贴。”来自云桃村上平庄的搬迁贫困户潘月振一家,居住在西燕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小区里,日子其乐融融。

不仅如此,幸福小区还同步配套建设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老年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便民利民“九个中心”,打造了“社区10分钟服务圈”,探索安置点低成本管理模式。在今年8月底前,像幸福小区一样,上林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都将完成建设便民利民“九个中心”服务工程。

“真正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还必须依靠多元产业支撑的长效脱贫机制。”幸福小区党支部书记韦保健告诉记者,小区通过加大扶贫车间的建设,将工厂开到贫困户的家门口;大力建设“微田园”扶贫产业项目,统筹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推动搬迁群众安心常住。

全县各安置点在县人社局牵头下,依托现有职业教育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资源,预留场地扶持创业就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据统计,全县8个安置点共引进扶贫车间12家,完成投资达5553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目前已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共1008人,其中属搬迁户的有398人。

新闻推荐

广西上林:企业复产促就业助脱贫

3月26日,广西上林大染坊茧丝绸有限公司工人在进行生产作业。上林大染坊茧丝绸有限公司现有工人385人,其中116人是当...

上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上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