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第一第二唐碑探秘

贵港日报 2019-06-30 11:12 大字

罗十八

提起大唐,人们便会想起唐诗、杨贵妃、长安城,很少人知道长安城附近有个上林宛。据说汉代著名穷秀才司马相如,凭一篇渲染上林苑游猎之盛的《上林赋》而攀附权门。大唐人因为国家强盛,什么都贪多图大,连女人都以肥大为美,上林宛周长近两百公里,乃是当时天下最大的皇家园林,足以展现大唐之强盛。

广西的上林县,恰好便在大唐武德年间设县,只不知道和上林苑有何关联。提起上林县,人们都知道是个旅游的好去处,但往往只想起有个大明山,而不知道上林还有着号称岭南第一第二的两块唐碑和一个唐代古城,更不知道其中隐含着多少风云与故事。

大唐年间,中国经历了一段少有的盛世,是东方最文明、最富强的泱泱大国,充满着开放和自信,兼容并蓄,来者不拒。更有一帮将士勤于建功立业,对外则开拓疆域,中外交流频繁,七十多个国家同大唐通商往来,长安城成为一百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街头到处看到外国人闲逛;对内则开化“蛮夷”,实行“华夷一体”政策,使王道行于四海。上林县的唐碑唐城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上林置县不久,有个名叫韦厥的人,“持节压服生蛮,开拓化外”,贞观八年因此功诏领澄州刺史。此人史书上罕见记载,有人说他是京兆人氏,有人说他是当地土酋。连他去向也是迷,只传说他最后隐居于现上林县覃排乡的智城峒。

几十年后,自封为岭南大首领的四品子爵韦敬公式修了一座大宅,并在距智城峒四五公里的剥庙山一个洞穴崖壁上刻《六合坚固大宅颂》碑,赞美大宅的险要和坚固,颂扬韦敬公式统治下子民的富庶生活。民间传说韦敬公式与澄州刺史韦敬辨均为韦厥之子,修了大宅不久,兄弟便告失和,“蓄刃兼年,推锋盈纪”,韦敬公式于是跑到韦厥隐居的险奥之处修建智城。功成之日,无虞县令韦敬一为拍马屁,在城内东面崖壁上镌刻了《韦敬公式智城碑》,盛赞智城一带风光形胜,颂扬韦敬辨的文治武功。

可惜二十多年后,韦家受到诬告,子弟千余受到牵连。后来虽获昭雪,已元气大伤,大宅和智城也随之废弃。但大宅、智城的修建,都足以说明,韦氏兄弟已非纯粹的土酋,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合一的少数民族政权组织的统领。也就是说,大唐王道行于岭南之时,当地少数民族迅速由韦厥建功时的“生蛮”发展进入封建社会。

韦敬公式修的大宅,今已不见踪影,史家们到处考证寻求都找不到痕迹;有人推测大宅应是建在一个巨大的岩洞中,并得到了民间传说的支撑,奈何周围石山硕大无朋,又如何能找出来?终于只是留下团团迷雾。而智城虽也湮没,却留下一座巨大的残垣,至今遗址中仍可找到池塘、水井、马槽,以及散布的砖瓦、石鼓、石碾等物。智城名为城,实际上是三面以峻峭的山壁环抱构成城垣,筑起四道城墙封住谷口,围起一个空荡荡的巨大山谷,便是当年的城池,内外城占地共近百亩。这种以山为墙筑成的大城,罕见记载,但其气势之恢宏至今仍能追思。今天站在谷口远眺,清水河云缭雾绕,依稀仍有戈兵之相,恍惚间好像还能看到当年人欢马嘶、金戈铁马的情形。历史的烟尘已将这规模宏大的一幕湮没,但仍不免露出一缕缕蛛丝马迹,让人追忆当年盛景,为之嘘嘘不尽。

大宅也好,智城也好,至今仍算完整留下的,只有两块碑石。史学家已基本认定,智城碑与大宅碑是岭南第一、第二碑,不但浓缩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更是壮族先民历史文化的载体和缩影,从中既可以了解古代少数民族喜、怒、哀、乐和命运运转状况,清晰地看到部族首领阶级属性的文化形态,更可看到盛唐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快速融合的盛象,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两碑既刻有韦氏兄弟自娱自乐而自封的“大首领”封号(官方并无大首领之封授),又刻有大唐王朝所封的官衔、封号,表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权来往非常密切。当时,武则天向天下颁行了十八个她造的字,智城碑出手便用了六个,韦敬公式对落实中央精神抓得这么紧,足见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快速。智城碑娴熟地运用了六朝骈文体裁,引经用典准确自然,遣词炼句精当,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表现出很高的文学素养;碑文书法俊秀健逸,结体端庄,以欧体为主,笔划间又明显有着与隋《董美人墓志》和初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因缘关系,与中原碑刻书法相比毫不逊色。韦敬公式作为一个壮族文人如此精通汉族文化,中原文化对其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碑文中有一些土俗壮字,是壮人在汉字影响下依据汉字结构及造字方法创造出来的,此碑颇能为土俗壮字的形成、发展提供研究例证。充满碑中的道教和祖先崇拜气氛,表明汉族地区的道教神仙学说和宗法观念已深入壮族地区。这些都说明,壮族的文化教育从开始就接受了汉族传统。而碑中赞美智城峒一带风光的字里行间,呈现的生产丰收、生活富裕、人们安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图,表明唐初岭南壮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已有长足发展,甚至接近中原。盛唐之盛,绝非简单的中原汉族之盛,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权、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繁盛!

两块唐碑如此深刻地反映了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深度交融!一方面,少数民族深受中原发达文化吸引,如韦氏兄弟作为壮族土著豪酋,却不像夜郎般自大,而示人以汉化程度较深的新进士族面目,作汉官,行汉制,努力实践个性化的儒家思想,带领治下子民迅速融入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大唐王朝以博大胸襟兼收并蓄,形成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兼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的中华文化,而各民族文化富有个性的部分仍能留存、发展。大唐之盛,莫不因此胸襟而来。

从宋到今一直有学者在考究、争论大宅、智城二碑,但往往互有岐见。如有人认为韦厥与韦敬公式是同一人,或韦氏兄弟同为一人,或韦氏兄弟是韦厥之子——现在很多供奉韦厥的庙都把韦氏兄弟当成其子配享。造成这种混乱的一个原因,是韦氏兄弟有意无意攀附门第。当时士族门第之风很盛行,连大唐皇帝都吹牛说他李家是老子的后代。大宅碑说:“维我宗祧,昔居京兆”。说他家祖庙位于京郊,等于说我是京城望族——但说得太清楚会露马脚,所以并不明说他祖宗是谁,而是这么含糊其辞,聊以攀附。这虽给后人胡猜乱测留下不少麻烦,可也恰好说明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已远达“蛮荒”:连陋习都学到手了。

近年,到上林自驾车游的人日渐增多,但大多只想起大明山,因为山路好练车。依我看,往智城峒一路的风光也不错,而且有利于练车。实不相瞒,我去的时候恰逢雨天,最后几公里尽是泥泞,三菱越野车够狠了,可总是车头往前一冲,车尾却突然甩到车前。但我一点都不后悔,一路穿过山峦、河流、田野、村庄,一直走到历史深处,这种乐趣并非练车所能相比。在智城故址,不见人烟,只有几十头牛在吃草。我开口便想慨叹,如此好去处,如何只有牛来游览?但话没说出口:我情知此话一旦说出来,便是骂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新闻推荐

上林获评“世界长寿乡”

微直播南宁讯经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认证,上林成为国内第9个世界级长寿地区。6月25日,上林在南宁举行新闻发布会...

上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上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