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脱了贫,还要帮乡亲” 记自强不息的上林县残疾青年韦忠勇
本报记者韦继川通讯员蓝洲文/图
“他不是光顾自己的人,也想着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脱贫。这个年轻人不错啊。”上林县白圩镇繁荣社区残疾青年韦忠勇,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并带领身边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韦忠勇患先天小儿麻痹症,由于家境贫寒,几年前只身外出打工谋生。“以前本来就穷,加上为了给我治病,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回忆过往,韦忠勇眼含热泪。2014年初,他带着同样身体残疾的妻子回到家乡后,发现大石山特别适合养殖黑山羊。当年,夫妇俩依靠自己积蓄及向亲友借贷,在赵座村山脚下建起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买回26只山羊养殖。刚开始经验不足,无论风吹雨打,他每天晚上几乎都得拄着拐杖,一步一踉跄爬上半山腰,呼唤羊儿回羊圈,摔跤成了家常便饭。那时候,两个女儿最大的才3岁,夫妇俩一边背着小孩一边照顾小羊,创业步履迈得异常艰难。两年前一个深夜里,自家母牛突发难产,夫妻俩慌成一团。“多亏有县里的技术人员通过微信视频帮助解决了问题,才使我渡过第一个难关。”他动情地说。
韦忠勇深知,创业难不仅是因为残疾比常人艰辛,更是因为自己缺乏技能。好在他得到了县残联的支持,参加了两期养殖技能培训,还获赠了一批鸡苗,熬过一段创业的艰难期。2016年12月,他还参加了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二期培训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他说,培训最大收获是开阔眼界,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5批山羊出栏,销售收入22万多元,让韦忠勇初尝创业的甜头。他接着开始养殖肉牛。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3月,通过当地政府给他落实了精准脱贫帮扶政策,他获得了3万元的建牛栏补助,自己刚成立的合作社有10个贫困户以产业贴息贷款5万元及1万元产业奖补资金入股,资金短缺难题迎刃而解。如今,他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盛荣及光华两个养殖场,建起了一条生态饲料生产线等。目前,已经销售成品牛70多头、山羊180多只,还有用牛羊粪便沤制的有机肥料等,利润约30万元。
2017年10月,他家通过“双认定”脱了贫。
其实,韦忠勇并不满足自家脱贫。“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也没有那么快脱贫。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应该帮助更多还没有脱贫的乡亲。”接下来,他再成立一家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存栏肉牛上百头,山羊100多只等,先后吸纳周边村庄贫困户达37户。贫困户大都以产业贴息贷款5万元及产业奖补资金1万元入股,年分红不低于4800元,目前已经得到两次分红共15万多元。
村里的贫困户韦定强说:“在忠勇哥帮助下,我种了优质黄皮果并发展林下土鸡养殖,脱贫在望!”他告诉记者,除了年底分红,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平时还可以到社里干活领工资。合作社长期用工有4人,月薪不低于2000元,临时用工30人,每天工资约100元。同样是残疾人的贫困户韦定强入社后,凭借分红及务工工资收入,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去年还娶上了媳妇。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韦忠勇创业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今年他计划扩建1200平方米牧草加工场及900平方米牛栏等,扩大牧草种植达300亩以上。他算了一笔账,贫困户种一亩牧草,一年可收割三到四次,产量可达12吨以上,合作社包收割并按每吨不低于200元保价收购,一年收入2000多元。比起传统的玉米种植,效益至少翻一番。而合作社将鲜牧草加工成优质饲料,除满足自身需要外,外销每吨又可赚到50至70元。
“创业不易,但有党的精准脱贫政策扶持,我们残疾人也赶上了最好的时代!”韦忠勇脸上洋溢着喜悦。
新闻推荐
建设宜居乡村还需提升管理 市乡村办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月度暗访
本报记者何任朗近日,记者跟随市乡村办检查工作组到上林县、东盟经开区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月度暗访活动。暗访发现,部分乡镇的乡村存在垃圾池损坏、直接焚烧垃圾、农贸市场占道经营、路面积水...
上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上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