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南宁人的100张南宁面孔 邕江疍家婚礼叹歌传承人梁碧云

南宁晚报 2021-12-13 06:51 大字

?邕江疍家婚礼叹歌传承人梁碧云方朝明 摄

邕江水上“叹歌”,是聚居在邕江河畔疍家人的一种传统民歌,也叫“咸水歌”。当年,邕江沿岸码头一带,聚居着水上人家群体,当地人称为“疍家”。他们以船为家,依水而居,主要以捕鱼水运为主,过着辛勤忙碌的水上人家生活。这些早撒网、晚捕鱼、勤劳作的水上人家,劳作之余,都会纵情放声高歌水上人家特有的传统歌谣——“叹歌”。

叹歌内容丰富曲调悠扬

水上叹歌,是在清末民初年间,从珠江流域传入南宁一带。清末民初,船家先辈,船载盆钵,拉纤撑篙,一路艰辛,来到邕江沿岸商品贸易。春夏秋冬,年复一年,邕江沿岸风景迷人,土地肥沃,居住在邕江两岸的壮族人民辛勤劳作,热情好客。船家先辈们情系邕江,因此依水而居,过着捕鱼和船运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船家传统文化。

“叹歌”源于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民歌,属渔歌类,主要从疍家人的号子、咏、叹发展而来,曲调上保持浓郁的岭南方言特色。生活在船上的水上人家,哼唱歌谣,成为劳作之余的欢娱。在抛锚撑篙之际、掌舵开船之时,船家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可以即兴编唱,唱词信手拈来:撑船、拜神、迎亲、祝寿、婚嫁,都能够以歌代言,高歌一曲。

“叹歌”内容丰富多彩,有婚嫁歌、渔歌、哭丧歌等,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曲调悠扬婉转。这些以水为伴的水上人家,骨子风情源于水,所叹歌谣,如同悠悠邕江江水,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水上人家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就在一曲曲悠扬的歌谣中,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节庆。

非遗传承人编唱信手拈来

南宁市“疍家婚礼”叹歌非遗传承人梁碧云,就是传唱邕江疍家叹歌的典型代表。是目前南宁可传唱369“叹”全套叹歌的传人。她可即兴编唱,信手拈来:撑船、拜神、迎亲、祝寿、婚嫁,都能以歌代言,“叹歌”丰富多彩,情深意长。

梁碧云今年70岁,祖籍广东三水,祖辈都是疍家人。她一生与水为伴,颇具传奇色彩。祖父梁星在两广水路以撑船放排为生,父亲梁合利上世纪四十年代先在左江、龙州一带,砍柴撑船运货谋生,母亲周惠兰则靠撑水艇卖米度日。后辗转到南宁,祖父在南宁木材市场买了一根大木头,自己切割造船。一叶扁舟,一家三代在南宁邕江同益渡(现大坑口)一带安家落户。

梁碧云一家共有七姐妹兄弟,她用叹歌深情唱道:“五男二女,七子团圆”,本是幸福一家,无奈生活艰辛,父母无力抚养,其中一男一女或托人抚养,两人至今生死未明。回首往事,潸然泪下。

一生以邕江为伴依水而居

梁碧云出生在南宁华光庙(大坑口附近),接生婆为坊间有名的张四婆。梁碧云原名梁妹,后改名梁碧云。因家境贫寒,分别由黄氏、范氏、陈氏3家抚养成人。

梁碧云7岁时曾遭受了一次大难,当时不慎掉入邕江,口吐白沫,脸色紫青,幸亏邻居船家林叔发现,立刻捞起送往伏波庙救治,但情况仍旧危急。后又送往水月庵请老中医救治,3天后身体恢复。这段经历让她从小就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深深扎根于心,影响一生。

随后,梁碧云与抚养她的黄氏人家之子黄联有成婚,两人相濡以沫,恩爱如初。后一同进入南宁木帆社工作(后改为南宁航运公司),直至退休。

梁碧云一生以邕江为伴,依水而居。水性极好,是捕鱼高手,她说,邕江最多的是鲩鱼和鲤鱼,当年,她曾在邕江捕获68斤重的鲩鱼,捕鲤鱼更是家常便饭。她即吟叹歌唱道:“鲤鱼红腮又红嘴,游到舵尾吃青财。”

唱叹歌,奶奶是梁碧云的启蒙老师。奶奶虽不识字,但可见物生情,即兴编唱,信手拈来:撑船、拜神、迎亲、祝寿、婚嫁,都能以歌代言。自幼耳濡目染,梁碧云成了传承人。

水上叹歌让人念念不忘

南宁邕江一带的疍家人,无论是嫁女还是娶妻,都要在船上举办隆重的疍家婚礼。2008年“疍家婚礼”被正式录入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南宁市江南路东社区也被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婚礼”基地。

梁碧云最著名的叹歌,是“疍家婚礼”的哭嫁歌:“阿爹阿嫂养我大,养大娇女无酬谢。黄蜂何日可筑巢,难为爷娘真辛苦。嫁了老公有着落,方可回家拜爷娘”。(在疍家,婚礼时是不能表明父母称谓的,以表示对他们一生的养育之恩)。三天三夜的婚礼,哭得天昏地暗,你方唱罢我登场,为疍家婚礼最著名一景,流传至今。

祭祀龙王,是疍家大礼。梁碧云叹歌一首:“龙头生成福自来,龙耳招来众财神,龙鼻银印似金钱,龙珠龙胆藏宝物。”多为福禄寿之类叹词,祈求疍家出入平安,招财进宝。

随着历史变迁,水上交通亊业的发展,疍家人逐渐告别船上,从水上人家搬到岸上生活,但仍然保持船家的生活习俗。虽然水上民歌及船家人的习俗,逐渐离开了人们的生活视线,水上“叹歌”很少见到。但船家人对自己先辈们留下的传统文化,还是念念不忘,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们,仍会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回忆过去在船上唱“叹歌”的情景,仍然会用淳朴、原生态的腔调咏唱抒怀。

■链接

南宁疍家婚礼习俗

古老邕江,有尘封历史和多彩文化,孕育依水而居、凭水而生的疍家人,衍生出独有的历史文化习俗——疍家婚礼。

南宁邕江一带的疍家人,无论是嫁女还是娶妻,都要在船上举办隆重疍家婚礼。

遵循民俗风情规制,南宁疍家婚礼婚俗由多个环节组成:

说亲。由男方委托媒婆上门说亲,在女方答应结亲后,媒婆会选送亲之日,并开始合年生(即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

定亲。由男方准备定礼金和金戒指。男方择日。选择结婚良辰吉日。装礼。男方将“三书六礼”共36托(种类),其中包括100斤糯米、100斤粘米、1块烧猪、“四海”包括鱿鱼虾米2斤一托、8斤面条、2只线鸡、8斤猪肉分成两块、2瓶酒,一齐送给女方。同时,男方还要准备“圆蹄钱”(2个圆蹄、2斤面、2瓶酒)送给女方的太公太婆(爷爷奶奶)以示诚意与孝心。

聘礼金。男方要送女方父母各100元,以谢养育之恩。

陪嫁礼。包括:木柜1个、被子2床,枕头2个、席子1张,寓意“应有尽有,家庭温暖”。10双筷子、10个碗、10个汤勺,寓意“十全十美”。铜面盆1个、盆身灯1盏、团圆镜1面,寓意“团团圆圆,白头偕老”。水桶1个、毛巾2条、家公家婆鞋各1双,寓意“三从四德,尊老尽孝”。

礼至,上门。娶亲那天,男女双方的亲友要叹歌对唱,唱诵父母养育之恩、邻里和谐、生儿育女等,表达感谢与期许。

接亲。“亲嫂”(男方结亲者)手提灯笼来接新娘。新郎需用折扇扇尾挑起钥匙,送给新娘,新娘同样用折扇将钥匙接过。钥匙的传接,寓意着婚后新娘当家做主,主持家事。男方礼毕女方回礼。女方亲属将从嫁妆箱中留一匹布,寓意着女家今后衣食无忧,福气满满。女方按习俗要给姐妹礼物,女方兄弟则需给新娘“挂红”,并随送礼金银首饰等。

上门。娶亲当天,男方驾驶接亲船前往。但要想接走新娘,需给女方“拦路钱”,且媒婆还需代表男方,给女方姑嫂送上聘礼。

方朝明

新闻推荐

只为这温暖的传递

记者手记本报见习记者游拥军第一次接触南湖上的这些小精灵是11月25日,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因为其他稿件配合需要,我在南湖大桥...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