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兴宁区法院探索“法院+邮政”集约送达新模式 集约送达“新平台”畅通审判“高速路”

广西日报 2021-12-01 07:45 大字

本报记者刘莉通讯员廖娟吴昊实习生刘诗琦

随着诉讼案件数量的逐年增长,诉讼文书送达面临找人难、效率低、流程长、成本高等诸多困难。为破解“送达难”问题,南宁市兴宁区法院成立集约送达中心,率先在全区开展“法院+邮政”送达信息化、集约化、社会化试点工作,打造“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全程留痕”的集约化送达模式,为该院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保驾护航。

送达专业化

“一键下单”让法官专注办案

“我们也想赶快开庭结案,但是案件还在送达阶段,有的还要公告送达,花费时间太长了。”谈到“送达难”,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总有说不出的苦衷。

为了破解“送达难”,兴宁区法院于2020年8月成立了集约送达中心。该中心由2名来自兴宁区法院的书记员以及9名来自中国邮政南宁分公司的送达专员组成,专门办理兴宁区法院民商事和行政案件诉讼文书送达工作。

“我们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入线下送达劳务,还购买了有关公司提供的线上辅助送达平台服务,充分发挥外包公司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兴宁区法院集约送达中心负责人谢明光介绍。

据悉,该送达平台可以实现“一键跳转,无缝对接”。法官团队只需将送达文书通过办案系统中的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推送到集约送达中心,后续工作则完全由集约送达中心完成并生成送达报告书,送达报告书自动回传至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法官端,供法官查阅并下载。

自成立以来,集约送达中心将过去平均30天左右的送达时长减少至现在的6.23天,对被告的最短送达时长时间仅14分钟,各类案件公告率仅为15.2%,同比降低5.74个百分点。大幅减少送达工作耗时,科学合理地将法官从繁忙的辅助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法官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开庭、案件讨论、书写判决等审判工作,提高了审判效率。

送达信息化

拥抱大数据破解送达“找人难”

“没想到你们竟然能成功将起诉材料送达被告,被告都已经玩失踪两年多了……”在兴宁区法院五塘法庭开庭审理的一起民事案件中,原告的代理人韦律师在庭前对于该案能够如期开庭感到喜出望外。

“我们充分发挥大数据力量,通过三大通信运营商、公安部全国人口查询系统、历史涉案数据库等协查的模式,全面检索当事人名下所有的手机号、居住地址、电子邮箱等信息,以短信送达、微信送达、电子邮件送达、邮寄送达、电子公告送达等方式快速完成送达。”兴宁区法院集约送达中心送达专员向记者介绍了集约送达中心的运转模式,“在线上送达手段穷尽不能的情况下,我们再转入邮寄送达、目的地集中打印为一体的线下送达,这大大提升工作时效,节约送达成本。”

自成立以来,该院集约送达中心共收案8839件25366人次,累计送达完结24193人次,总送达成功19090人次,总送成功率78.91%。其中电子送达完结21396人次,电子送达成功16640人次、电子送达成功率达77.77%。

送达规范化

提升服务水平降低费用成本

为更好地做好集约送达工作,保障法院依法公正审理民事案件、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兴宁区法院制定了《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集约送达工作流程》《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外出送达工作规程》等制度,对送达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并将制度和流程上墙,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在试点运行中,兴宁区法院快速优质的送达服务深受外地当事人的认可。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代理人张律师来电集约送达中心咨询,因其长年到处出差办案,不便到法院领取诉讼文书,咨询能否向其电子送达相关的诉讼文书。集约送达中心送达专员表示只要当事人或代理人同意,法院将会优先采用电子送达方式送达相关诉讼文书。接收到张律师的该要求后,送达专员立刻将准备好的相关诉讼文书推送至电子送达平台。后台呼叫中心话务员接到该工单,拨通张律师电话确认身份、同意接受电子送达后,便向其预留的手机号码发送了一条带诉讼文书链接的短信。全程不到30分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减少人民群众诉累。

集约送达不仅让当事人降低了诉讼成本,还大幅度减少了法院费用成本。据了解,自该院集约送达中心运行以来共采用电子送达成功送达16640人次,节省常规邮寄费用近42万元。

新闻推荐

精彩纷呈科学课 培养学生兴趣心

本报讯(记者黄颖通讯员郭科安莫金丽王秋凤黄祥威)当前,在“双减”政策落实的关键时刻,如何真正做到“学为中心”,是一个很重要...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