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89个单位成垃圾分类示范点,他们各自有妙招 设置智能回收箱 垃圾分类可溯源
?扫码看更多图片
■本报记者凌剑伊 通讯员陆炫文/文 记者宋延康/图
垃圾分类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近日,南宁市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89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名单。南宁市大胆创新实践,积极探索试行垃圾分类的新方法,截至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这些示范小区单位,在垃圾分类中有何“秘籍”?昨日,本报记者来到南宁市部分小区、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实地了解。
垃圾分类可溯源智能前端分类
走进智能前端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兴宁区联发尚筑小区,整个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小区内垃圾分类宣传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投放、可回收等配套设施齐全,督导队伍定时定点“蹲守”,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
在垃圾投放点,业主李大叔将一捆废纸皮投进智能回收箱,随着“叮”的一声,纸皮的重量就显示出来了。“这些纸皮的重量会折算成积分存进这张卡里,我现在已经有几千积分了,打算换几瓶酱油。”李大叔拿出一张环保积分卡告诉记者。住户在智能回收箱投放可回收物,按照市面的价格回收获取相应的积分累计进环保积分卡,可兑换柴米油盐酱醋茶、日用品、零食等,也可以兑换环保垃圾袋。
值得一提的是,联发尚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后,每户每月发放30个可降解环保厨余垃圾袋,扫描袋上的二维码可绑定住户,督导队伍若发现分类错误,可以拍照记录上门溯源回访,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招募业主志愿者参与“桶边”督导
在许多小区,垃圾分类已渐渐变成了新日常。位于经开区金凯社区的锦兰公馆于2019年交房,共有1029户业主,小区结合金凯社区街道宣教基地的打造,多措并举,巧用妙招提升分类准确率。
首先,小区物业将遍布小区的近百个垃圾桶实行“撤桶并点”,尽量选取不影响居民生活的位置建造垃圾分类屋,并配备冲洗下水道等设施,以往小区垃圾溢满、垃圾桶堆放杂乱、臭气熏天、居民投放垃圾后无处洗手等“顽疾”得以根治。
自小区启动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之后,物业全体员工充当督导员的角色,每天7:00—9:00以及19:00—21:00守在垃圾分类房旁,督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并发放相关宣传手册和垃圾袋,使居民养成了自觉分类垃圾的习惯。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业主的参与率,还长期招募业主志愿者,在他们的影响下,小区里越来越多的业主都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都提前在家做好垃圾分类且定时定点投放。针对一些业主不按规定要求投放垃圾且屡劝无效的不文明行为,公布在“曝光栏”中,督促他们改掉坏习惯。
设评比“红蓝榜”促垃圾准确投放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机关事业,表率先行。每天上午8:00—10:00,兴宁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陈易玲就会在办公大楼里四处巡查,查看各个楼层的垃圾是否自觉分类、准确投放,她会守在旁边指导、监督。投放时间结束,垃圾被清运后,陈易玲则马上将垃圾桶进行内外清洁,保持点位的环境整洁、没有异味。
“我们还对大楼里的各个机关单位进行上墙评比,有月评比、周公示,如果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95%以上,我们会贴上红色大拇指,分类投放不到位则会给蓝色大拇指,表示还需要再加油。”兴宁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公共机构节能负责人罗笑梅称,自从垃圾分类制度“上墙”之后,投放率从之前的70%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垃圾分类成效显著。
据介绍,此次“上榜”的垃圾分类示范单位,主要有居民小区,机关、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企业、公园景点等公共场所。此次获得示范单位的主要包括18个公共机构、8个住宅小区、47所学校、4所医院、1家商场超市、2个农贸市场、1家餐饮企业、1个公共交通场站、6个公园景区、1家星级宾馆酒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湘萍通讯员潘志方实习生黄柯皓11月6日至7日,以“合作、共建”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东盟精神医学国际高峰论坛在...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