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凤凰城下忆旧事

南宁晚报 2021-04-06 06:15 大字

南宁又名凤凰城,上了年纪的人都熟悉。得此美名,源于南宁曾遍植凤凰树。

20世纪50年代,算是南宁新区的和平路(今朝阳路)、济南路、苏州路一带的路树均为凤凰树。此树生长快,树冠大,羽状叶子,颇具风姿,每到盛夏更让人惊诧。该树花盛开时,鲜花缀满枝头,花团锦簇,色泽之艳丽当真了不得!一时间,满树繁花红彤彤一片片,如同火焰灼灼燃烧,映红了大街小巷,生机盎然又灵动,为南国邕城增色不少。

那时年龄尚小的我们也会攀附美丽,油然心动而上了树,采撷花蕾、花朵将之塞入口中,品尝鲜花清香带来的惬意。大颗的花苞味道较好,也吃得最多。然而好景不长久,60年代初如同一次浩劫,一场虫灾铺天盖地,美丽的树木顿遭灭顶之灾。尺蠖之密度令人惊悚,整棵路树的叶子被啃个精光,地面也爬满了蠕动的虫子。震撼的场景使人痛定思痛:此树虽美艳,却非长绿,与一座绿城的要求不符,只有忍痛割爱,改植绿化效果更佳的香樟树。当然,这是旧话。

要说凤凰树妩媚,那朝阳溪又为之增色。此河流自明秀广阔的大田间缓缓流入市区,河道渐开阔(大坑口蓄水养鱼),河上的友爱桥原是座小木桥,只供行人过往。桥的下游杨柳掩映,一院落前挂有水产养殖公司的牌子。沿河而下是邮政局,苏州路口有小吃堂,是当时“大办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的产物。而临近朝阳桥又有小园林,环境清幽,只是消闲人并不多。

50年代值得回味、为之留恋的东西很多,原生态风味很浓厚。那时,朝阳溪畔草木花深,河面绿水盈盈,水质良好,水生物、水产品丰饶。雨后清晨的艳阳天,是捞虾的好时机,一个竹箕在手,水边捞虾的快乐,收获大半盆鲜虾的喜悦无以言表。

待夕阳西下,红日将沉,又是钓土鲫鱼、钓草鱼的时候,提简单鱼箕,虽无技巧,但每每下饵多有收获。钓土鲫鱼、钓田鸡尤为轻松,更富趣味,盖因此物类食性贪婪,捕食昆虫,吞下饵料被提起也不肯松口。因此无需鱼钩,缚个蚂蚱,于水边田埂间诱之频频上钩。

苏州路临近朝阳溪,其后“隐埋”有一大片民居,是五排排列整齐的公建房,有数百户居民。这密集的居所看似棚户区又非棚户区,因每家均自建厨房,不甚雅观而有碍观瞻。居室更狭小,每户就十平方米,得住上一大家子,七八口人甚至十人蜗居一室。似此窘境难以想象,却为该年代民众居住条件的一个缩影。

另一特点,此“和平路平民住宅”是进城谋生者的落脚之地。为谋生计,他们多从事些苦力工作。在这三教九流、芸芸众生中,诸如木车佬、马脚佬(搬运工)占了相当比例。那时,拉木车者确是多,女性干此苦力活的亦为数不少。看看烈日下,柏油路滚烫,他们勾着头、躬着腰,肩拉重物勉力前行,一步一脚印,汗水滚烫洒地,多么艰辛,挣钱养家实为不易。

上一辈人大多是历经磨难而熬过来的,他们备尝艰辛,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口袋有钱了,老伙计们却越有钱越吝啬,这又是为何?他们深知,托共产党的福,生活甜蜜似甘蔗,这样的日子知足了。知足者常乐,容易得到满足,正是他们的心态。

何日华

新闻推荐

清明假期首日,出行车流高峰集中出现 G72泉南高速排出10公里缓行车队

交警在青龙岗出入口路上指挥交通?本报记者宋延康摄?昨日下午4时半左右,滞留在G75兰海高速路上的车辆仍较多本报...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