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移植点亮患者的黑暗“视”界 爱眼公益基金会救助两名角膜盲症患者,手术后他们的视力得以改善
?医务人员为角膜盲症患者检查眼睛
眼角膜是眼球前端一层透明的组织。由于眼外伤、感染、病变等原因,常常引起角膜盲症,导致患者视力受损。在药物无法有效治疗的时候,角膜移植是控制角膜病变、使角膜盲症患者复明的重要手术。但是,一些罹患角膜盲症的患者却常常因为经济条件差,难以承担治疗费用。如果无法及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他们将面临着永久失明的危险,使生活陷入黑暗的困境。
小伙视力差却无法配到合适眼镜
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视力下降,多是因近视导致,但还有可能是眼病引起。来自百色田阳的小涛刚满21岁,几年前他发觉眼睛发痒,在一次揉搓眼睛导致角膜受伤后,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小涛前往眼镜店配眼镜,却被告知无法配到合适的镜片。视力的问题影响到了小涛在技术学校的学习,导致他无法通过技能考核。
在当地医生建议下,小涛来到了南宁爱尔眼科医院就医。该院角膜及眼表专科主任黄明海博士在为小涛检查后,确诊他患上的是圆锥角膜(右眼,晚期)。得益于南宁爱尔眼库,小涛不用等待就有了适合的角膜材料。但是对于手术费用,他却表示难以承担。原来,小涛家中一共6口人,父亲主要靠务农及打零工维持家庭生计,母亲需要在家照顾6岁的妹妹,同时还要照顾生活难以自理的爷爷奶奶。小涛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符合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看得见的希望”眼病患者救助项目的救助条件,于是医务人员协助他申请了救助。
考虑到小涛还年轻,爱尔眼科医生为他制定了适合他的手术方案——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据悉,深板层角膜移植排斥发生率极低、抵御意外眼球外伤的能力强,长期植片存活率远优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但是技术难度大,能开展的医院甚少。在确定手术方式后,黄明海博士带领手术团队为小涛顺利施行了右眼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小涛的眼睛恢复情况良好。
大叔视力受损十多年生活难自理
家住钦州市久隆镇的陈大叔现年58岁,他也是一名因角膜盲症造成生活困难的患者。十多年前,陈大叔的眼睛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眼红、流泪、视力下降。其间,他多次去到当地的医院就诊,均采用药物治疗,病情一直反反复复。后来,陈大叔的双眼眼珠上出现了白色斑点,视力也越来越差,导致他无法劳动,生活上也需要家人照顾。
经当地医生介绍,陈大叔得知南宁爱尔眼科医院有眼病救助项目,于是在家人陪同下,他决定到南宁治疗。黄明海博士为陈大叔检查后,确诊他为双眼角膜白斑,视力只能看得到近距离的指数。陈大叔需要接受角膜移植才能改善视力,避免双目失明,但是他却难以承担手术费用。
据了解,陈大叔患上眼病之后无法劳动,而妻子是肢体残疾患者,辛苦拉扯大的两个儿子刚刚毕业,暂时没什么收入,而且家里还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了解到陈大叔的家庭情况后,医务人员也帮他提交了“看得见的希望”眼病患者救助项目的申请。有了公益基金的救助,陈大叔最终顺利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目前,陈大叔视力有所改善,在生活上也能自理。
角膜捐献让更多患者延续光明
目前,眼角膜移植手术所用的角膜供体全部来自个人逝世后的无偿捐献,相比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的角膜盲症患者数量,角膜捐献量还远远不足。角膜材料的稀缺,造成许多地区的医院无法及时为患者实施手术,一些患者甚至因未及时获得治疗而导致失明!因此,只有社会各界人士能正确认识角膜捐献,让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才能帮助更多在黑暗深渊边缘的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据悉,为了帮助困难患者及时获得手术机会,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发起了“看得见的希望”眼病患者救助项目。该项目由全国10家爱尔眼库及29家角膜接收站提供角膜材料保障,并由全国各地区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医生团队为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救助项目实施以来已经帮助众多贫困角膜盲症患者通过角膜移植重获光明、重拾生活的信心。(廖秀芬)
新闻推荐
2021南宁民办教育诚信发展对话会特刊二 为南宁民办教育赢得掌声
2021南宁民办教育诚信发展对话会(第二场)圆满结束本报记者赖有光摄3月25日,“2021南宁民办教育诚信发展对话会”在南宁...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