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监管措施,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游戏平台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实名认证有漏洞 充值数额无上限

南国早报 2021-03-29 13:53 大字

记者利用网上随机生成的身份证信息,成功注册并登录某游戏平台。

关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之调查篇

南国早报记者赵劲松文/图

近年来,有关部门及游戏平台不断推出“防沉迷”监管政策及措施,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充值金额进行限制,但孩子沉迷游戏、大额充值退费难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未成年人为何能频频突破“防线”?南国早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游戏的防沉迷系统漏洞明显,可通过网上搜索的成人身份证进行实名认证,或在游客模式下登录游戏直接消费充值,未成年人也能轻松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游戏账号。

1

实名认证有漏洞突破防线很轻松

早在2007年,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

2019年10月,游戏防沉迷新规出台,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游戏企业两个月内完成实名注册制度,不得为未实名注册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在游戏平台方面,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也推出防沉迷系统,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间、充值金额进行限制。

然而南国早报记者实测发现,虽然多款热门游戏都需实名认证,但对身份证审核的严格程度不一,对未成年人的认证存在明显漏洞。网上有不少分享成年人身份证的信息,甚至还有在线随机身份证号码生成器,输入地址、出生日期、年龄,就会生成数十个身份证号码及对应的姓名,尝试用这些身份证号码注册游戏账号,结果“皮卡堂过家家”“球球大作战”等多款游戏均可成功认证,并可正常游戏及充值。

除了使用他人的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网上还有大量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经验帖,帮助未成年人“见招拆招”。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记者通过搜索关键词发现,一些卖家提供“实名认证游戏账号”的出售或出租服务,并称账号已绑定成年人身份证,不受防沉迷模式限制。

此外,记者使用一款安卓系统手机在应用市场“游戏榜”中下载了多款游戏进行测试,发现部分游戏可直接通过手机绑定的微信、QQ或其他第三方平台账户登录。如果未成年人用家长的微信、QQ等平台账号登录游戏,游戏平台就会默认玩家是成年人。这意味着,如果孩子使用父母的手机,可以直接用微信或QQ账号登录游戏,绕开实名认证的步骤。部分手机也可以直接选择使用对应的手机账户登录,免于实名注册。

2

充值随意不受限交易未细加甄别

《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应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进行游戏付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担心被家长发现后挨骂,第一时间就把交易记录删了。”南宁市民李先生说,他12岁的儿子多次用他的手机玩游戏,在完成充值后会删除交易提醒和短信,等到家长反应过来,查询交易记录才发现孩子已消费多次。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道实名认证的屏障消失后,消费限额也就无从谈起,因为成年用户充值不受限制。记者登录游戏平台发现,4399小游戏充值中心单次可充值的金额最高达5万元,心动网络的“香肠派对”一次最高可充值648元,充值次数均不受限制,甚至是在“游客模式”之下,一些游戏平台还能进行充值消费,而且没有上限。

电商平台是否会限制未成年人购买网游账号?

3月20日,南国早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发现,售卖网游账号的页面中,多数商家会在页面商品详情中标明“据文化部规定,购买网游类商品,必须年满18周岁”字样。然而,即使部分网店有对未成年人禁止购买进行说明,在购买页面、付款页面却未有相关的提示或审查。

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下单部分网游账号,发现购买页面中,大多数只要求顾客填写手机号、游戏账号、服务区、游戏角色等,并未对顾客的年龄进行查验。填写信息后,点击“提交订单”或“立即支付”“立即充值”等,随即进入付款页面,同样未有出现对未成年人的提示。

3

举证不易退款难仅一成家长成功

2020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调查报告。在9家手机游戏平台和9家手机直播平台上,3款游戏游客模式可以直接充值消费;4款游戏未成年实名认证后充值额度不受限,退款流程复杂;18家平台中仅有两家游戏平台退款成功。

在本报的调查问卷中,66%的家长曾尝试追回孩子的充值款。不过,仅有12%的家长能退回全部或部分款项,“游戏、电商平台客服推诿”“人为设置障碍”“手续繁琐,没法完成”“退费时间跨度长”都是家长们退款路上的“拦路虎”。

去年,针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及网络直播平台打赏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我向游戏平台反映后,他们让我提交了一堆证明材料,结果还是没能退回充值款。”许女士说,她12岁的儿子热衷手游“王者荣耀”,多次拿她的手机玩游戏,并且背着家长充值了2000多元,她知情后第一时间找到游戏平台要求退款,也提交了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材料,但几个月下来还是一分钱都没退回来。

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问题,腾讯游戏公关部回复记者称,针对实名信息为成年人但疑似未成年人大额消费的申诉,平台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反馈渠道和受理流程,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如果判断由未成年人消费的可信度较高,会进行妥善处理。不过,平台每天都会接到超过20起恶意申诉,成年人在游戏或是网络平台消费后,再以未成年人的名义申诉退款,达到“免费消费”的目的。

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志愿者律师欧阳泽明表示,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等授权进行的大额消费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但一些孩子用的是成年人的手机注册、登录游戏或网购账号,甚至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如果想要平台退款,首先父母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充值行为确由未成年的孩子做出,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举证难”的情况。因此,退款的成功率很低。

“家长要加强各类手机App账号的管理,更要保管好支付密码。”欧阳泽明说,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打赏事件频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未尽到监护责任,放任、纵容孩子。家长应该对网络支付或者银行卡使用的授权安全性予以高度注意;否则,相当于授权孩子操作手机,由此产生的损失很难挽回。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 全国铁路4月10日零时起调图 增加热门方向运力 开行红色旅游列车

本报讯(记者黎兆齐通讯员宋斯丽)26日,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全国铁路将于4月10日零时起实施第二季度列车运...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