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气象局举办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邀请市民体验“风云变幻” 小朋友化身小主播 讲一讲天气的奥秘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赵金玲/文宋延康/图
“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怎样人工增雨?”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昨日,南宁市气象局举办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当天,尽管天气阴冷,但是依然挡不住广大市民想要了解气象知识的热情,大家走进南宁市气象局,近距离了解“天的秘密”,探索气象奥妙。
市民零距离感受“风云变幻”
昨日上午,虽然天气有些阴沉,但并不妨碍市民带着好心情参加市气象局举办的“气象开放日”活动。
一走进南宁市气象局,大家就被一面75米长的二十四节气浮雕墙吸引。在这里,大家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文字、形象逼真的仪器模型了解气象发展的历史进程。立春、雨水、惊蛰、春分……在气象局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大家一起“走过”春夏秋冬,感受四季变换。
天气预报信息如何得来?工作人员解释称,天气预报制作发布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收集、综合分析、预报会商和预报产品发布5个环节,每个环节对最后的预报结果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预报会商是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步骤,由于影响天气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预报员需要集思广益进行讨论,像众多医生给病人会诊一样。在进行天气会商时,所有预报员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主班预报员对预报意见汇总后经过综合分析,作出最终的预报结论。
趁着周末,市民石女士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气象知识。听了讲解后,她称,平时都是通过电视或手机收看天气预报,一直对天气预报如何制作出来感到好奇。通过讲解,她对各种云状、天气现象及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参观气象科普长廊,近距离触摸人工增雨发射装备,倾听南极科考队员李静锋的科考经历……南宁市气象局业务科科长张洁婷表示,为了能让大家“享用”一场气象科普大餐,市气象局对本次气象日开放活动进行了精心安排,如安排学生们参观南宁市气象科普园,让大家通过观看南极科考展厅的珍贵资料,感受科学家精神。
人工增雨炮架车成“网红”
大家还记得今年春节前2月8日晚到9日的那场雨吗?那是2021年首场“解渴”的喜雨,让南宁久旱逢甘霖。
那场喜雨,除了“天公作美”,还有南宁市气象局的“锦上添花”——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作业的火箭弹和炮驾车长什么样?人工增雨怎么增?火箭需要人工点火吗?在城区也可以发射这种火箭吗?
昨日的参观活动,人工增雨作业车成了“网红”,圈粉无数。除了工作人员介绍人影原理及炮架、炮弹等知识,现场体验安装教练弹也让大家大开眼界,大家兴致高昂,围着人工增雨火箭作业车问个不停。
“不是打炮就能下雨,不是有云就能下雨,也不是想打就能打。”南宁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蓝长贵耐心地为小朋友解答,人工增雨要有能下雨的云,还要看作业区域、作业时段、作业站点等,并进行作业空域申请、作业公告发布等工作。
“第一次看到人工增雨火箭炮,很兴奋!”来自越秀路小学四年级的王心朋开心地说,原来人工增雨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的,真是大开眼界。
小朋友客串气象主播
最让大家过瘾的活动,莫过于在气象演播中心的演播室里,与经常出现在电视中的气象主持人亲密接触,并客串主持人。
平日里主持人站的演播台上,昨日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身影,演播大厅顿时热闹起来。美女气象主播微笑着走到镜头前,但身后并没有出现各种云图,而是一块大大的绿屏。
“电视里主持人后面都有天气图啊,为什么这里什么也没有?”“为什么只有一块大大的绿屏呢?”小朋友们疑惑了。
面对小朋友的提问,主持人解释说,目前电视天气预报都是通过“抠像技术”完成的,因为背景是绿色的,也叫“抠绿”。在播报天气时,主持人背后没有天气图,主持人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比画手势,结合抠图技术,看着文字提示器告诉大家这个片区是下雨还是放晴。
“哪位想来播报一下天气?”“我!”“还有我!”民族东小学、越秀路小学、桂雅路小学、滨湖路小学等学校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大家好,我们是气象小主播,今天给大家播报天气预报。从今天的预报看……”瞧,滨湖路小学山语城校区的几名小朋友站到镜头前体验播报天气,摄像机、投影仪等各种灯光聚集过来,大家既兴奋又紧张。虽然声音有些稚嫩,还很紧张,但是对于新体验,小朋友还是很高兴的。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参观,感觉太神奇了。”民族东小学二年级的郑昊泽同学兴奋地说,这次活动让他获得了很大的收获,视野一下就开阔了。
新闻推荐
南宁出台金融新政促企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落户南宁 最高获奖500万元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郭燕群)3月20日,记者从南宁市金融办获悉,南宁市政府近日出台《南宁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