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八音声名远扬 民间艺术期盼传承 非遗传承人黄才定谈与八音的深厚感情,愿尽最大努力教授经验

南宁晚报 2021-02-21 05:25 大字

?邕宁壮族八音展示表演?(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卢丽婷

“咚咚锵、咚咚锵……”随着铜锣声的响起,伴随着唢呐声、笛子声、击鼓声,一首首乐曲在吹打乐演奏中迸发出民间艺术的魅力。这是南宁市邕宁区那路村村民在每年大年初一迎接新年的方式之一。

2007年,壮族八音被公布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音是广西人表达喜悦的重要形式,不仅在民间传统喜庆活动中表演,还受邀参加许多国内外大型节庆活动,成为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而壮族八音又以“邕宁壮族八音”为品牌。今天,我们走近邕宁壮族八音传承人黄才定,听他聊聊与八音演奏的浓厚感情。

深受喜爱,红白事离不了八音

邕宁壮族八音是以唢呐为主,配以打击乐的一种民间艺术,是古代吹打乐器的统称(由大唢呐、小唢呐、无孔笛、二弦、秦琴、鼓、锣、钹和壮族岳鼓等组成),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如钟)、石(如磐)、竹(如管)、匏(如笙)、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祝)等八类,俗称“八音”。壮族八音音色优美、高亢、嘹亮,撼人心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结婚、满月、建新房、贺寿、庙会等喜事都会邀请八音演奏,当然,白事、祭祀同样少不了八音。

邕宁壮族八音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都有数个农民八音队,农民八音队常年参与群众生活。大年三十,身在邕宁区那路村的邕宁壮族八音传承人黄才定和队友们聚在一起练习八音,为迎接新年演奏做准备。

此外,邕宁壮族八音也声名远扬,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大型巡游表演活动。黄才定表示,平常他经常和同好的村民约在一起练习八音,随时为演出做准备。他们村组建了一支45人的八音演出队,每年有70多场演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演奏八音。”黄才定说。

口耳相传,摸索中找到演奏精髓

今年70岁的黄才定自小受家里长辈影响,对八音十分感兴趣,小学便开始和伯父学习八音,直至16岁便能和家中长辈到各处去演出,无论是大唢呐、小唢呐,还是鼓锣、钹琴等,他都能十分熟练地演奏。黄才定称八音的流传主要是靠口耳相传,加上自身的学习摸索。乐队之间也需要摸索磨合,慢慢地才能达成默契。

八音演奏较为复杂,讲究音调音质,演奏的指法、吹法、换气时间等都会影响演出效果。为了演出效果好,黄才定的八音演出乐器都是自己制作。在家里的熏陶、自身的学习、队伍的磨合中,黄才定渐渐摸索到了八音的演奏精髓。“小时候学的都是口头相传,没有什么文字记载,遇到难处,在伯父教导下,自己练习摸索,慢慢就找到诀窍了。”

传承挑战,只要肯学就尽力教授

壮族八音极具广西地方民族特色,是广西民间器乐艺术的瑰宝,而艺术是需要传承的,如今甚少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八音,传承面临着挑战。黄才定认为,只要他和一群热爱八音的同好在一起,把这种古老的音乐传播出去,一定可以传承下来。“现在年轻人都不想学,家中孙子孙女又太小。只要有人肯学,我就尽力教!”

2009年,壮族八音进入邕宁区那路小学,开设了八音训练课程。随后,在该小学成立邕宁区八音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黄才定经常受邀去指导教学。壮族八音陪伴了黄才定50余年,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对八音感情很深,非常希望八音这门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我少不了八音,少不了这份热闹”。

新闻推荐

南宁计划5年内实现60座“千万元税收楼宇”

本报讯(记者韩沛)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楼宇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南宁...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