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加速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智慧教学结硕果

南宁晚报 2020-12-22 07:26 大字

?周雪薇老师参加全国中学“民教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本报通讯员刘肖云摄

■本报记者黄颖 通讯员吴鸿丽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加速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不断创新。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以南宁市“十三五”课题《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和广西教育科学专项课题《“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证研究》为载体,通过三年“认知—实践—提升—展示”的实践,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教学环境创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机等工具和APP平台的出现,为学生经历和完成复杂的、挑战性的任务提供了情境,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路径更为多元化,学习时空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具有广延性。学生在课堂时间之外进行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的特征更为凸显,学习动机、学习投入、自我导向、学习技能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为突出,学习方式得到创新。

学校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移动终端的智慧课堂教学使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更为便捷和高效,实时测试和直观结果的呈现,使教与学更具交互性、针对性、精准性。课堂上,老师通过互联网平台派发微课和测试题,测试完后,屏幕会马上出现学生答题结果和所答各题的准确率、错误率等。根据错误率最多的题型,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知识点的薄弱处,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围绕知识点开展教学,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教学方式创新探索“三环六步”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这个专属的空间和时间。区别于传统重“输入”的课堂,教师角色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方式得到创新。

在学校探索出的智慧教学“三环六步”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1.课前派发微课,分析数据;2.课中实时检测,精准教学;3.课后指导作业,落实拓展。整个教学是在技术支持下的分析调整、展示交流,教学可视化有利于教师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每个环节中利用技术整合多种资源,创造真实学习情境,从而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关联和互动,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个性化的学习建构。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教师也能在钉钉群、QQ群、微信群等进行直播解惑、布置作业和反馈作业情况等,学生在家即可根据要求开展学习,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就算是音乐、体育等教学,教师也能通过学生上传的视频进行检测和技术指导。

智慧教学创新技术赋能教育结硕果

近三年来,智慧教学的探索实践使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共获得全国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自治区级奖项8人次。

其中,该校周雪薇老师执教的课例《全等三角形》在全国民教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中荣获说课一等奖,并在2019年全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暨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成果展示会活动中进行展示。教师发表相关论文6人次,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普遍赞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是实现智慧教学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将为高效教学汇聚更多创新力量。学校今后将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进行整校推进。”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校长吴鸿丽说。

新闻推荐

兴宁中学 独创“快乐五步法” 引领新型教育方式

美丽的兴宁中学本报讯(记者黄颖)南宁市兴宁区兴宁中学创办于1979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全寄宿、全...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