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背后 暗藏利益链 专骗老年人,写手有不少为“95后”,伪装官方身份骗取信任和转发,运营方因此获得等收入
一名老年人正在使用手机上网。 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一篇文章声称国家正对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调整方案进行投票,引导读者大量转发投票支持。网页截图
关爱老人情暖重阳
南国早报记者罗暘
“紧急通知,家里有这种东西赶紧丢掉”“太好了,癌症晚期有救了”……打开不少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或各种家族群、同学群、老友群,往往充斥着类似标题“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章,而这类文章的内容大多为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而来,甚至是捏造不实信息。
那么,这类文章究竟是什么人编写的,为何要诱导老年人群体点击、转发?近日,南国早报记者潜伏这类“爆款”文章转发群,起底这一“灰色地带”的利益链条。
1“养老政策通知群”暗藏玄机
闪闪发光的花朵、不断变换色彩的“健康快乐”四个大字,这些在绝大多数年轻人看起来十分“辣眼睛”的微信公众号头像,却是不少老人的最爱。这些公众号推送的内容,细读起来令人大跌眼镜。比如以“太好了,癌症晚期有救了,只要几块钱”为题的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通过嚼生姜、喝小苏打水来治疗晚期癌症,并称“疗效确切”。然而,只要稍有医学常识,就能分辨出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名为“维生素B2横扫一切疾病”的文章称,维生素B2能防治癌症,还可以预防脑溢血、胃溃疡、血管硬化、偏头痛等等数十种疾病,几乎就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
老人们乐于阅读、转发的这些文章,源头究竟在哪?
记者辗转“潜伏”进入一个名为“养老政策通知群”的微信群里,群主每天都会转发大量关于退休待遇政策调整的文章,但内容几乎都是捏造的。比如名为“快讯汇聚”的公众号发布的文章说,近期印发了《在职同工同酬离职老有所养》文件,仔细一查,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出台过这一文件。不过,这并不影响老人们对这类信息的关注。这个微信群每天都有数十人加入,群主转发的文章阅读量至少有两三千次。
这个微信群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群主才能发布消息,其他人发声就会被“警告”甚至踢出群。记者注意到,群主转发的文章,内文均反复强调要阅读者转发,“让更多人知道”。有的文章甚至捏造说国家正在对养老金是否增加进行投票,只有在5天内转发给更多的人,大家都投票支持,养老金才会增加。
2“爆款”文章大多由“95后”编写
如此大量内容低劣的文章,究竟是谁在编写?
记者注意到,在一个互联网写手兼职平台上,有不少招聘公众号文章写手的信息。其中一条显示,急招10~20名以中老年群体为目标的公众号写手,每篇文章稿酬50~300元。记者以应聘者身份与对方联系,对方只简单询问了记者有无文字功底,便表示愿意录用。对于具体工作内容,这名招聘人员称,一般到网上复制粘贴拼凑即可,关键是要和文章需要推广的产品联系起来,或者能达到诱导读者转发的目的。工作难度不高,有时只要去视频网站上截一段中老年人爱看的视频,或者网上搜索几篇养生文章整合起来就可以了。“有时也可以自己发挥一下,内容只要不明显违反法律法规,不会引来大量投诉被微信公众平台处罚就行,真真假假没人管的。”这名招聘人员“指点”道。
曾在广州一家新媒体运营公司从事内容生产工作的张先生介绍,他们公司的内容生产团队有四五十人,其中大部分是网络兼职,基本都是“95后”。每天上午,团队领导会在微信工作群里讨论、发布选题,感兴趣的写手可以抢单。写手写好的内容,会有专人审核,但主要是看标题够不够“劲爆”,内容够不够吸引眼球。“全网刷屏”“突然宣布”“一片欢腾”“终于公开”等字眼,是标题中用得比较多的。至于内容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劲爆”,并不会有人去较真。
3诱导转发“吸粉”,每天收入上千元
在专职、兼职写手的整合、包装下,一篇篇颇对中老年群体“胃口”的文章被生产出来。那么这些运营团队费尽心思推出这些文章,目的又是什么?
通过一个以中老年群体为目标的公众号上留下的广告合作电话,记者联系上从事公众号营销的刘先生。刘先生告诉记者,他手上可以投放广告的公众号、小程序、头条号有二三十个,总“粉丝”量达数十万。对于如何盈利的问题,刘先生介绍,最基础的“玩法”是开通微信公众号的“流量主”功能,开放文章末尾等位置的广告位。还有就是直接在文中插入广告,或者是把广告内容融入文章中。不管用哪种方式,一般都是按广告点击量获得收入。只要运营得不是太差的号,一天收入上百元不成问题。像他同时运营二三十个号,每天至少有一千多元收入。
记者又以“商务合作”的名义,联系了上文“养老政策通知群”的群主。对方表示,他们运营了“快讯汇聚”“老人新视觉”“解析杂谈”“奇闻热刊”等多个以老年群体为目标的公众号,大多通过发布拼凑、捏造的所谓退休新政策来吸引眼球。有的号也转发一些比较吸引人的热点新闻,但文末会诱导读者点击“阅读全文”,并提示里面有“养老金新政策”,实际上是广告。通过按广告点击量计酬,他每天至少能赚两三百元。
4伪装成“官方发布”,骗取老人信任
这些内容低劣,甚至是直接编造的文章,为何会大受老年人群体欢迎?刘先生认为,主要还是老年人接触网络的时间不多,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弱。“很多老人都认为,只要是公开发表的东西,那肯定是审核过的,因此对各种群里转发的文章深信不疑。”刘先生说。“养老政策通知群”群主说,为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他们有时会把文章作者名写成“官方发布”。它会出现在文章标题下方,让很多老人信以为真。
陈女士曾因辟谣,与父母发生过多次争吵。在网络公司工作的她,熟悉用各种工具查证消息真伪。“有的文章内容,只要上网搜索一下,不到10秒钟就能证实是假的,但老人家不会搜索。”陈女士说,对于长辈转发的一些明显属于谣言的公众号文章,她每次看到都会投诉,并想通过投诉处理结果,向父母证明这是一条假消息。但许多投诉需要几天甚至一个多星期才会得到处理,相关文章的阅读量早已超过10万人次。
心理咨询师李祖枢认为,这些质量低劣甚至捏造的信息,实际上满足了老人的两大需求。一是许多内容以健康养生为主,满足了老人追求长寿的需求;二是通过转发一些热点消息或所谓的健康知识,证明自己还能参与到当下的社会活动中去,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5为老人辟谣要讲方式方法
对于老人普遍不太接受晚辈辟谣的问题,李祖枢说,子女要讲究沟通技巧。比如给父母推荐权威媒体运营的公众号、头条号,让父母能从优质的渠道获取信息。不过子女最好请父母的同辈人或其他受他们信任的人来推荐或辟谣,这样老人比较容易接受。
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明尚认为,劣质营销号就是抓住了老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进行营销推广,只有增强老人自身的辨识能力,扩宽信息获取渠道,才能防止老人上当受骗。比如近期,南宁五象养老中心就对老年人开展了手机使用和上网的技能培训。让老年人熟悉上网方法,了解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而不是只看同学群、老友群里转发的内容。“看得多了,自然会增强辨别能力。”吴明尚说。
南宁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副主任卢杰介绍,该中心曾开设过短期的手机使用技巧,以及识别网络不良信息的培训班。从日常工作接触老年人的情况看,经常在该中心活动、学习的老人,受网络谣言蒙骗的情况相对较少。转发不实信息后,被晚辈指出纠正时,也比较容易虚心接受。这可能与该中心的老人们社交活动频繁,与外界接触较多,知识更新相对较快有关。因此,建议老人多参与健康的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叶祯)昨日上午,2020年广西无烟党政机关建设“无烟有氧健步行”活动在南宁市江南公园举行。自治区、南宁市及城区...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