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建城、为民·寻找邕江记忆之江南故事展”展现城市巨变 各界人士忆往昔 齐叹江南日新月异
?市民饶有兴致地参观展览?本报记者李宗文摄
本报讯(记者李宗文)由南宁市档案局、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南宁日报社、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治水、建城、为民·寻找邕江记忆之江南故事展”正在星光万科里开展。近日,记者对参观活动的市民和作家进行了采访。他们讲述了南宁的巨变,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
市民梁先生和爱人苏女士一起来到现场看展出。这对60多岁的夫妇对江南满怀深情。他们回忆,小时候经常来到江边玩耍。天气好的时候,江边人特别多,还有很多妇女来到江边洗衣台,把全家的衣服拿来清洗。司机雷先生抽空来到展厅,他回忆说,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到江边游泳嬉戏,而现在江南的变化实在巨大,几乎一天一个样,让他心生想法,有时间一定好好沿着江边走走,把附近的美景看个够。
作家雷达告诉记者,上世纪著名的甄家西园就在江南。1927年秋天,商人甄仁溥购买位于江南近邕江一带的一所普通宅院打造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私家园林,定名“西园”。不久就出现了西园诗社和杏风社这两大南宁文学团体,团体的成员大多为诗人或者当时文艺界名流,时常到附近的邕江边聚会,把酒临风、吟诗赋词,成为文坛的一道风景。
作为在南宁生活多年的人,雷达说,山川形势注定了南宁与水难解难分。因为有水,邕州多了一份灵性;因为有水,南宁多了不少故事。更因为“四方有水”,水绿山青,才有一个“人家多在翠微中”的绿色邕城。他还说,清朝诗人黎简就留下了一些关于邕江的诗,记载了当时亭子村一带邕江涨水的情况。如今,南宁邕江两岸的景观非常漂亮,让人流连忘返。
老作家张弓也通过文章回忆自己的童年,因父亲的工作原因,全家曾随迁至江南区西园旁边的“火油局”旧址,住在“火油局”内两间破旧的平房里。那时“火油局”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周围是平西村菜地。当时所住平房老旧,水电均无,周围杂草丛生,苍蝇蚊子成群,晚上要用煤油灯在蚊帐里捉完蚊子才能睡下。需要用水,得下到江边挑。由于房子狭小,小孩只能打通铺,用几张四脚凳一架,两张床板一铺,大家睡成一排。冬天,三四人同盖一张破旧的被子;夏天遇雨,到处滴水,真有点“布襟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窘况。如今,南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江南到处高楼林立,一片繁华,早已不见当年落后的踪影。
新闻推荐
管教孩子的度在哪?怎么引导孩子?专家这样说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陪伴交流有助成长
近年来,家庭教育不断占据家长们、教育工作者的话题排行榜。父母对孩子管教的度在哪?怎么引导孩子?如何应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