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用国风产品、自制古色古香家具…… 国风元素融入南宁人生活
随着汉服热兴起,配饰越来越精致。 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长假里,一名穿汉服的市民在南宁狮山公园留影。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不少市民喜欢穿改良版的汉服。 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南国早报记者李艺
长假里,南宁有不少与汉服相关的活动,热闹又好玩。实际上,除了汉服,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国风元素越来越多——以往“藏在深闺”的传统文化正通过融入寻常物件等方式,走近市民、融入社会。有专家表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是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1
国风回归
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沈璃(化名)长发披肩,身穿绿色的长款褙(bèi)子和同色系的百褶裙,宛如一名从古代穿越而来的美少女。“我身上穿的是宋代的服饰,褙子在当时非常流行。”她这样介绍。
沈璃是广西民族大学大四的学生,也是同学和老师眼中的“国风少女”,她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几乎每天穿的衣服都是走国风路线,“我有时候会穿全套的汉服,以宋代和明代的为主。有时候也会混搭,比如用衬衫搭配明代的马面裙,或是穿一些带着汉服元素的衣服”。4年来,老师和同学都对她印象深刻。有一次,她难得穿着时装去上课,就被老师“点名”提问:“你为什么不穿汉服了?”
大学生王彩莹不但喜欢穿汉服,买化妆品时更青睐带有国风元素的产品。“比如一盒眼影,从外包装图案的选择到色彩搭配和浮雕图案,可能就是设计师从某个国风元素中得到的灵感。”王彩莹说,以前一些国际品牌的所谓国风产品都“不对味”,引起很多人吐槽。但是,近年来一些国产化妆品牌推出的国风产品越来越精美,有些产品还要“拼手速”抢购。
28岁的刘家铭是南宁某高校建筑系的老师,也是朋友眼里的“国风少年”,他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穿汉服,也喜欢传统口味的甜点和酒,就连家里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都是中式的。
刘家铭说,受家人影响,他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后来大学读的是荟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园林专业,就更喜欢国风了。现在,穿汉服、用国风用品已经无法满足他的爱好。有钻研精神的刘家铭还会自己动手,从设计图纸、打磨木料等开始,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古香古色的灯具、屏风、扇子等。
穿汉服或是有复古元素的衣服,用着国风化妆品或是家具用品……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国风元素,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眼中时尚的生活方式。
2
产业火热
汉服爱好者培养出“汉二代”
每逢节假日,南宁不少景区和商家都会推出汉服活动,以此吸引人气。与之相对应的是,汉服市场不断扩大。
作为汉服文化从业者,慎思(化名)的汉服店“寻雅居”开在繁华的朝阳商圈,店里除了各式各样的汉服,还有绣花鞋、云肩、扇子、绣春刀等配饰和道具。慎思说,2017年开业之初,生意主要靠朋友帮衬,现在顾客慢慢多了起来,客户群体越来越年轻,中学生成为主要顾客。一些幼儿园举办活动时,也会来电咨询有没有适合小孩子的汉服。
据慎思介绍,南宁除了有一大批汉服爱好者,还有不少“汉二代”——汉服在2003年左右步入大众视野,南宁较早一批的汉服爱好者很多已经为人父母,他们经常买汉服给孩子,和孩子穿着汉服“亲子装”出门。
汉服热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柳妃(化名)是一名汉服和汉服配饰的制作者,会染布,会绣花,还会做缠花首饰,这些都是她在喜欢汉服之后慢慢学习的。柳妃说,以前做配饰,用热缩片、铁片等材料做出来的产品就能满足顾客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传统文化,她接到的订单中,不少人要求使用缠花、点翠等传统技艺的首饰。
3
专家观点
推陈出新才能吸引更多人
在专家看来,汉服热兴起有必然性。“近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渐回归,汉服颜值又高,火起来并不意外。其次,现在的年轻人有着很强的文化自信,社会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穿汉服不是什么怪事,汉服就越来越火。”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建平教授说。
王建平说,汉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色彩搭配、材质选择、配饰搭配等方面都有寓意。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汉服,他们会因为喜欢而研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一种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方式。另外,以汉服这个好看又新鲜的符号作为支点,也会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王建平看来,汉服或者“国风”要在当代社会发展,就必须有“活态”,即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一些改良的汉服,或者一些带有复古元素的服装受到年轻人喜爱,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此外,国风产品要适应生产的需求。商家卖汉服能赚钱,消费者购买后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机会使用,产业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文化就能得到延续和发展”。
新闻推荐
南宁三塘镇片区旧改即将开启 涉及土地面积超500亩,目前已通过招标确定前期工作合作企业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罗暘)10月3日,南国早报记者获悉,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片区首个旧改项目前期工作合作单位已通过招标确定。...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