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院长室”的副院长,常年奔波会诊的“拆弹专家”,他们的坚持都源于最初的信念 百年乘风破浪 永葆一颗初心

南国早报 2020-08-19 13:56 大字

刘姿(右一)带着年轻医生查房。 刘永春(左二)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点赞中国医师节致敬八桂好医生

南国早报记者张若凡实习生赵芳通讯员何胜

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很多抗疫英雄的名字印在了老百姓的心里,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韦球医生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驰援武汉,体现了医者的初心,也彰显了百年医院的担当。在这所百年历史的医院里,还有很多医生默默坚守着一颗“永远不会变的初心”。

1一直在路上的“拆弹专家”

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刘永春打趣自己是“拆弹专家”,但他拆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炸弹,而是心血管里的动脉瘤。如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异常凶险的疾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破裂,一旦破裂就会危及生命,因此被称为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

2019年12月,桂林的蒋先生被诊断为胸腹主动脉瘤。他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治不了”。经过介绍,他得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可以做此类手术,并联系上了刘永春。看完患者病历后,刘永春认为动脉瘤较大,破裂风险高,建议尽快来南宁接受手术。

桂林与南宁相距并不算遥远,但路上颠簸使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风险,对于动脉瘤病人却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刘永春建议患者选乘较平稳的动车抵达南宁,医院的救护车开到车站接回病人。

经过详细检查,蒋先生的动脉瘤直径最大达12厘米,而且已经破裂,刘永春当即决定立刻手术。这种手术涉及心肺等主要脏器,需要体外循环,十分复杂。所幸刘永春有丰富的经验,并对动脉瘤破裂的突发状况有充分应对措施,因此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历经8个小时,“拆弹”成功。

据了解,动脉瘤手术在业内被冠以“三战”称号——夜战、血战、死战,意味着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死亡率高。国内能做此手术的医生只有100多人。因此,刘永春常年奔波在去会诊、手术的路上,有时候还没赶到目的地,就接到电话通知“(动脉瘤)突然破了,病人已经走了”。

“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刘永春说,病人可能在赶来医院的途中就死亡了,甚至在推进手术室的路上死亡。很多时候,他风尘仆仆地赶到求援的医院,不管多晚、多累,手术之前从不先吃饭,一头扎进手术室,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这个病不能耽误,早一分钟开始手术,病人的风险就小一分。”

在这个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刘永春已经坚守了二十多年,他认为这就是医生这个职业应该做的。

2“比起刘院长,我更愿意做刘医生”

“接生一个孩子的成就感是一辈子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妇产科主任刘姿从医已经25年了,如今走在七星路一带,不时会有父母带着小朋友主动过来跟她打招呼,“刘医生,我家孩子当年是您接生的”。有时她会笑着逗孩子:“你知道吗?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眼看到你的人不是你的爸爸妈妈,而是我。”从她脸上洋溢的光彩能看出,她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职业。

刘姿回忆,最难忘的就是刚毕业在产科实习那会儿,有时候一晚上有十多个产妇“扎堆”生产,忙得脚不沾地地连轴转,她都不觉得累。

大学毕业后,因为手指细长和身高的优势,刘姿被分去了妇产科。因为手指长的医生能摸到产妇骨盆的狭窄点,还能更好地摸到胎儿的位置,帮助更好地生产。她知道自己是适合妇产科的,保障母婴安全是她坚持的动力,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个春秋。

2018年,刘姿做了一台特殊的手术,叫做“自然剖腹”,一个国内鲜有人听说的词,但国外曾有过这种案例。起因是一名孕妇怀了二胎,头一个孩子是剖腹产,所以这一次她很想感受自然分娩的感觉。

经过评估,这名产妇顺产存在风险。看到她如此渴望以更自然的方式迎接自己的孩子,刘姿决定为她实施“自然剖腹”,即在剖腹产的过程中,让产妇感受孩子从体内娩出的过程。

刘姿介绍说,传统的剖腹产是医生直接把孩子从子宫里取出来,“自然剖腹”则是在剖腹后,引导宝宝自己慢慢地爬出妈妈的子宫,凭着本能爬到妈妈的胸口,完成母子的第一次接触。实现这一幕,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确保产妇不出现大出血,手术切口等细节都必须有技巧。

“我们拍摄了生产的视频,是个3公斤重的男孩,产妇看了很感动。这个视频到现在我还留着。”每次新生命的降临,都让刘姿感到幸福与满足。每年接生几百个孩子,虽然她从未认真计算过,但显然不是个小数目。

如今,刘姿已经是埌东医院的副院长,可她没有院长办公室,而是像以前一样,照常待在自己的科室里。她依旧坚持查房,每一位入院的病人她都要亲自看过,“心里要有底,不然晚上睡不着”。

刘姿说,比起“刘院长”,她更愿意当“刘医生”,“做医生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3修炼、提升无止境,一切只为病人

在这家走过百年历史的医院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医生,他们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无论是将现有的技术锤炼得更加纯熟,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都出于同一个初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该院麻醉科唯一的女博士郭亮,曾给26周的早产儿做过麻醉,也给90多岁的老人做过手术麻醉。精准的麻醉最快只要三秒就能让病人失去意识,醒来只觉得睡了一场好觉。排除特殊病人,手术结束后患者一般在5分钟内就能醒来,有时甚至能做到手术刚停,病人立马睁眼。

尽管如此,郭亮并未停止对麻醉学科的深入思考。她认为,让病人不再惧怕疼痛,这是麻醉师该努力做到的,而“不痛”的范围应该更广,不止是手术过程中,还应该体现在入院后、术前、术后、出院后。比如很多大手术患者出院后会出现慢性疼痛,因此,贯穿疾病全程的无痛理念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学习。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杰半夜被叫进手术室是常有的事,因为他的很多病人都是风险较大的心血管病人。比如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必须更换人工瓣膜,否则两年内死亡率高达50%,可传统的开胸手术方式很多病人都无法耐受。

刘杰带领团队摸索出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大腿根部开一个小口,通过导管就能将人工瓣膜送到相应位置,完成瓣膜置换。该院成为率先开展这项技术的南宁市级医疗机构,让更多患者获得了救治的机会。

新闻推荐

南宁市人社、公积金开通数字证书共享

共享法人数字证书后,企业可以从南宁人社网上办事大厅办理进入南宁公积金页面办理有关业务。今报记者刘冬莲摄今报南宁讯(记...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