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 笑了》阅读分享会南宁举行

南国早报 2020-07-06 13:57 大字

《哭了 笑了》阅读分享会现场。

南国早报记者刘豫文/图

在南宁,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南宁市明天学校,它是广西第一所孤儿学校。73岁的报告文学作家何培嵩在这所学校与孤儿学生同吃同住6个多月,精心创作了一部反映孤儿学生成长、成才真实故事的长篇报告文学——《哭了笑了》。

7月4日下午,“让爱的接力棒永远传递——《哭了笑了》阅读分享会”在漓江书院南宁三祺广场店举行。该活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项目成果展示活动中的第二场阅读分享会。

活动现场,南宁市明天学校师生首先接力朗诵了《哭了笑了》中的精彩片段,朴素的文字,真诚的语言,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读者。

遗憾的是,作者何培嵩当天因病无法到场,南宁市明天学校的副校长黄淑娴代替他宣读了创作感言。何培嵩在感言中说,曾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对南宁市明天学校报告文学的创作,他回答:“因为这里有悲悯情怀,这里是盛满大爱的地方。”正是这份大爱,支撑着何培嵩在古稀之年完成了5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哭了笑了》。

作为何老师的写作“助手”,黄淑娴陪着何培嵩走遍了南宁市各县区,只为深入每一个孤儿家庭中进行采访。黄淑娴回忆说,为了挖到第一手素材,捕捉孩子和老师们身上的精彩故事,何培嵩经常一访再访。“73岁的老人做到这样,真的很不容易。”在黄淑娴看来,何培嵩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都令人钦佩,值得大家学习。

见证了《哭了笑了》成书过程的南宁市明天学校副校长韦翠良和广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梁凤华,也上台分享了该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创作过程中,何培嵩采访了超过100个人物,光是记录用的水性笔就用了200多支。通过她们动情的讲述,读者们对何培嵩本人以及这部书稿的创作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当天,唐春烨、黄祖松两位广西的知名文艺评论家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将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的思想和审美的情感共鸣娓娓道来。

活动还邀请到一位特殊的读者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他是来自南宁市明天学校的李如春老师。李如春曾是明天学校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为了回报母校,帮助孤儿弟弟妹妹,成为了明天学校的一名教师。《哭了笑了》一书中也记载了他的故事。

《哭了笑了》一书的出版人温六零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出版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行进中的广西故事,带给更多人温暖和力量,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带动社会向善向上的氛围。

《哭了笑了》简介

《哭了笑了》是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首部本土孤儿题材报告文学。该书以南宁市明天学校真实故事为题材,展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孤儿特殊群体的关心和社会各界对孤儿的大爱。该书出版后引起较大反响,荣获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和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与扶贫扶智”主题出版物书目等。

新闻推荐

南宁今日开通首条固定夜间公交 票价5元串联起蒲庙片区与埌东片区

WD12路公交线路走向图本报讯(记者廖欣)5日,记者从南宁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宁公交集团”)了解到,南宁公交集团将于7月...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