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炒更”经历
修理单车。(资料图片)
陈志锋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一些群众为改善生活,利用休息时间“炒更”(赚外快)赚取更多的钱,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
吃亏后求学心切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母亲让我跟别人到离家三十余里的集市卖瓜子。那时,我年纪小,还没去学校读书,不会说汉话。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母命难违,我只好同意。到了集市,别人去逛圩市,我一个人坐在地摊前,顾客问瓜子怎么卖,我只懂得说“两分”,意思是“一杯瓜子两分钱”。当时我不会汉话,让我无法与顾客有更多的交流。
有位漂亮的阿姨,用五指箍住杯口,装瓜子,足有两杯的分量,只交两分,我也不知如何制止。看到这种情形,其他人都学着样买,瓜子很快就卖完了,我得到的钱却只够买0.5公斤煤油和0.5公斤食盐。回到家父母并不责怪,反而表扬和鼓励我。依稀记得父亲说,不放手让他去见见世面,学学本领,将来长大了,如何自己去应对复杂的社会。第一次摆地摊吃亏后,我央求父亲送我去上学,那年我五岁。
摆阉鸡摊勤工俭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南宁上大学。当时家里比较困难,大学四年,我是在摆地摊勤工俭学中度过的。
当时,我到南宁市秀厢市场摆阉鸡地摊。期间,我认识了秀厢村的一位孤寡老人。知道她行动不便,我隔三差五去照顾,见我勤快有爱心,她也动员了左邻右舍,照顾我的地摊生意。
毕业那年,她要认我做干儿子,叫我想办法留在南宁,这样她在百年之后就可以把房子留给我。为了报答家乡对我的培养,找到照顾老人的接班人后,我婉言谢辞了老人的盛意。知道这件事的同学都说我愚蠢,说这是求之不得的机遇,怎么能放弃。而我更愿意坚持自己的愚蠢,我觉得老人照顾了我的生意,让我顺利修完学业,已经感激不尽了,我何德何能收受老人这么贵重的礼物。
摆地摊的劳动让我体察了人情世故,学会了抵制诱惑。
修理单车积累生活经验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南下广东,一边打工,一边为学校联系企业安排学生就业。那时,我在佛山市做美工,空闲时间比较多。为了让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我决定摆地摊修理单车。
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我到佛山市季华路十字路口摆地摊。佛山市当时修理单车的门面不多,单车修理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每天业余修理单车的收入比在公司上班的收入还高几倍,更有意思的是和顾客聊天中,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了解了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应聘的策略,为我后来培训学生应聘及就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一次,深夜十二点,一位大叔拉着断了链条的满载水果的三轮单车前来修理。闲聊中,知道他有一位久病在床的妻子,两个上大学的儿子,家庭十分困难。他身上没有现金,没人愿意帮他修理,这一站已是最后的希望。对他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免费为他换了车链,他当时千恩万谢,送我一袋苹果,我婉拒了。
实际上,还有更多生活比我艰难的民众,从此我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新闻推荐
办完二手房交易 水电可联办过户 这些业务均可线上办理,市民不用再跑腿了
部门吹风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罗暘通讯员韦骥)6月30日,南国早报记者从南宁市自然资源局获悉,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与水、电、网络...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