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因地制宜 家门口就业稳增收 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通过发展果桑产业、引导就业创业,带领贫困户脱贫

南宁晚报 2020-06-25 06:32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璋)“在基地上班做季节性摘果,全年有1万多元。以前家庭很困难,现在除了种吴茱萸,再加上这笔收入,生活更好了。”日前,记者在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走访时,贫困户班月肖高兴地说道。班月肖所说的基地,是汉林村发展重要支柱产业果桑产业引进的种植加工基地。这个基地每年除了给村里35户农户带来每户1.5万元的收入,还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益。桑果在汉林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新江镇汉林村位于新江镇东南面,距离城区20公里,种植桑树500多亩,年产桑蚕5万斤。记者一行到来时,湛蓝的天空下,桑树种满山坡,一排排一簇簇颇为壮观。近年来,汉林村实施以果桑产业为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2017年自治区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300万元,认购了广西邕州轩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果桑高效种植与深加工一体化基地的桑果酒生产线设备及厂房(以下简称果桑种植加工基地),然后再出租给其公司。

如此一来,村委每年获得3万元租金+公司年纯利润的8%,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去年这笔收入约有11万元。同时,汉林村依托基地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产业,不断增加收入。每年桑果采摘、榨汁、桑果酒灌装时,部分贫困户和农户就到基地工作获得一份临时工作收入。据介绍,目前有35户农户在该基地工作,其中28户是贫困户,户年收入1.5万元左右。基地还辐射汉林村贫困户60余户200多人种桑,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同时还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桑叶养蚕,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除了培育主导产业进行产业扶贫,汉林村还实行智力扶贫,引导鼓励村民外出创业,实现异地脱贫,增强自主脱贫的能力。

今年75岁的潘发庆,家里两层半的新房子刚建好,宽敞透亮,光是一楼客厅就有二三十平方米,楼顶大部分面积围上栏杆用做晒台,平时晾晒一些农产品位置绰绰有余。天气炎热,潘发兴和老伴坐在大厅的沙发上悠闲自在,这是两位老人在脱贫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6年以前,潘发庆一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他们的旧房子已经很破旧了,面积也不大,人均不到13平方米。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地,但是两位老人的年纪已经不适合做重体力活,儿子小潘赋闲在家,所以家里的经济收入情况一直没有好转。2016年,汉林村委根据潘发庆家里的情况,组织村干做小潘的思想工作,动员其通过工作改变家里的窘境,还主动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在村干的帮助下,小潘最终在南宁找到了工作,当起了司机跑起了车。随着小潘收入逐渐稳定,一家人的日子也一天天变好。这两年,潘发庆在旧的砖瓦房旁边建起了新房子,一边是破旧低矮的砖瓦房、一边是宽敞明亮的小楼房,差距之大让老人感慨万千:“感谢党的帮扶政策,让我的生活更好了,还住上了大房子!”

据了解,2016年以来,汉林村累计实现脱贫97户45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8%,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新闻推荐

图方便随意停车 买完菜就领罚单 昨日起,南宁市开展农贸市场及周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随意停放电单车的市民被开罚单?本报记者黎兆齐摄本报讯(记者黎兆齐)昨日起,南宁市创城办执法组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