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运动成潮流 群众体育悄变脸
今报记者覃江宜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被迫宅家的日子里,大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理念悄悄发生着变化,健身运动从线下转到线上,从开放的体育场馆转向私密的客厅和庭院,居家健身的人多了,线上健身产品推陈出新,健身器材从简单的瑜伽垫更迭到互动式的Switch……普通市民、健身教练乃至同一战线的体育从业者们都在力求转变,以顺应被疫情影响的生活节奏。
随着各项工作回归正常,当一切慢慢重返正轨,有些东西依然会被沉淀下来。
普通市民
居家运动常态化
朋友圈人称“宵夜咖”的唐骁晔从未想过,自家的客厅最后会变成“健身房”,一个健腹轮、一只杠铃还有一个瑜伽垫,承包了他很多的空闲时间。
短短4个月前,他还是朋友们口中无肉不欢的“吃货”,一个“能够躺着绝对不坐着”的享乐主义者。但和很多人一样,一场疫情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身体状态,于是他开始学着健身,重新锻炼起身体。作为一个刚刚入门的新人,他发现居家健身的门槛比从前低了不少,“家庭健身器材和课程的可选项很多,下一个手机App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也方便和其他健身爱好者沟通。”
让他没想到的是,居家健身不仅节约了他的通勤时间(最近的健身房在3公里之外),还让家庭环境变得更健康和积极,“看我在那里舞来舞去,老婆孩子也被带动着一起运动,这是在家锻炼带来的意外惊喜。”
原本就寻常可见的家庭健身,在疫情期间大大提升了热度,也得到了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在今年2月发布了“居家防疫健身计划”7天打卡挑战赛,吸引了一众明星和健身爱好者参与其中;自治区体育局在4月间发起的2020年“客厅马拉松”,参赛人数超75万;南宁市体育局主办的2020南宁市全民健身网络运动会则在5月8日启动,俯卧撑、单摇跳绳、踢毽子、瑜伽等项目比赛均在线上完成。
官方赛事走向线上,客厅被延展成操场,这也让更多人发掘出居家锻炼的潜力,原本就大有市场的家庭运动,被一场疫情按下了快进键。
健身场馆
教练上线当网红
人们健身意识的觉醒,加上体育部门的推动,让居家健身由一种应急措施变成了一种运动潮流,而不少健身房和运动场馆也在顺应这一变化,想方设法在低谷中寻找新的“增量”,比如开发网络课程、包装明星教练,把更多心思从线下运用到线上。
早在体育场馆尚未解封的2月初,南宁一家著名连锁健身会馆的教练就已经“复工”,通过抖音直播,健身爱好者可以自由选择有氧搏击、伸展平衡、核心训练、四季养生等不同课程。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健身教练习惯于对着镜头录制视频——丁纬就是在这股浪潮中成为了健身房里的“网络主播”,这名资深健身教练每节课都有两三百名学员在线观看,“直播课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会有会员不习惯,因为身边没有教练,他们觉得少了监督,但是随着持续地跟进,他们慢慢发现其实直播也能够带来不少的便利,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被利用起来了。”
通过线上,各家健身会馆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同场竞技”,一家健身会所的负责人承认,这是一场开放的比拼,“(转型线上)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看到其他健身房有更好的教练或者是更好的课程,会激励我们往前走,开发出更多的课程,从课程中培养更多的优秀教练。”
运动方式
更多元也更便利
一个个体育赛事“上线”,家庭运动场景不断延伸,科技的进步迭代是这一切的基础,运动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连接人工智能或健身教练,居家运动的专业程度和健身效果由此得到了一定保障,反过来,不断推陈出新的健身形式也鼓励了更多人加入运动大军。
天猫日前公布的数据说明了这种趋势,春节以来购买智能健身车、椭圆机、划船机、VR设备等运动器械的人数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热的运动App“Keep”则联手多家企业,通过量身定制的居家运动服务,为用户提供科学全面的运动指导。某互联网健身企业还与小米电视等品牌合作,通过人工智能把运动内容植入到大屏端,为人们的居家健身服务。
“体育产业是一个融合产业,万物互联的风口上,体育行业也会具备相应的时代属性。”南宁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主任胡启迪说,正是出于类似考虑以及疫情防控需要,连续多年举办的南宁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今年首次在线上展开,“居家健身当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活动,但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健身的方式注定会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多样化。”
新闻推荐
●推进68个投资额合计超千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动县(区)域工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年内新建投产入规企业90家本报南宁讯...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