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思路 扶贫成果巩固 青秀区积极应对疫情助贫困户逆势增收

广西日报 2020-04-26 07:11 大字

本报南宁讯(记者/乔晓莹通讯员/孟振兴)“疫情期间,我们帮扶带动的200多户贫困户靠卖秸秆,收入增加了不少。”4月21日,在南宁市青秀区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正在忙碌的示范区负责人伍关宗告诉记者,秸秆回收保障了饲料,公司养殖业运营无忧。

据了解,目前青秀区7个贫困村都有“3+1”特色产业,覆盖各村90%以上贫困户,“城区大多数扶贫产业在疫情的冲击下显示出十足的韧劲和较强的生命力,贫困户没有出现因疫情致贫、返贫的现象。”青秀区扶贫办主任陆克强介绍说。

面对今年严峻形势,青秀区扶贫产业发展势头不减,后劲足,企业、贫困户收入均逆势上扬,这是怎么做到的?

在青秀区刘圩镇,入驻的四野牧业建起了肉牛产业示范区,带动那床村、那度村、谭村等多个村屯发展扶贫产业,带给当地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循环经济”。谭村村支书谭启盛向记者解释:“以前秸秆只能烧掉,污染空气还浪费;现在一吨秸秆以100多元的价格卖给公司,做成生物饲料养牛,养牛产生的有机肥又用来种地,一举多得!”如今,当地“秸秆回收-肉牛养殖加工-生产有机肥-种植农作物”的产业链已然成熟,当不少养殖场因疫情影响难以获得饲料时,四野牧业却能凭借收储的大量秸秆开足马力生产饲料并对外销售,销售收入大幅提升。

如果说,刘圩镇靠的是产业链来抵御风险,有着“金花小镇”美誉的长塘镇则是“堤内损失堤外补”。

走进长塘镇天堂村,70多名务工人员正在清理杂草、修剪树枝。从事园林维护工作的脱贫户潘美华对记者说:“疫情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土地租金、工资都是照常发。”作为当地重要的旅游项目,“金花小镇”的旅游业在疫情期间几乎颗粒无收;但投资建设该项目的源之源公司董事长陈德龙却未见难色:“我们靠生产金花茶酒等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产品,弥补疫情期间旅游板块的损失,与公司合作的贫困户自然也就‘高枕无忧’了。”“金花小镇”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形式带动周边127户贫困户,目前均已脱贫。

立得住、长得大、扛得住风险,这是青秀区对扶贫产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所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产业扶贫的主力军。”青秀区副区长谢伟表示,该城区通过筛选高质量的扶贫产业入驻贫困村,切实做到把产业留在乡村、让农民获得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真正建立起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以此提升乡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新闻推荐

市场竞争加剧,5G手机不再昂贵

南国早报记者蒋保平2020年被视作5G手机普及年,新年伊始,各大手机厂商角逐不断,扎堆推出新品。然而,记者走访南宁市场发现,5G手...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