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发布2019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食品消费投诉量居首位房地产“价外加价”乱象多
朱慧卿/漫画
南国早报记者赵劲松
3月11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12315中心发布2019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1预付式消费风险集中爆发
案例:2019年11月,罗女士在南宁市江南区一家美容美发店办了两张会员卡,预付金额3680元。不到一个月,商家在未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关门停业。罗女士向12315热线投诉。经过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罗女士可在该品牌的另一家门店继续使用预付卡金额消费。
点评:2019年,预付式消费兑付风险在健身、美容美发、写真摄影行业进一步发酵并爆发,呈现出跨行业、规模大、损失重等特点,部分商家无履约能力仍发行预付卡,恶意侵害消费者权益。
2食品投诉数量居首位
案例:2019年11月,谭先生和朋友到南宁一家火锅店吃火锅,在吃丸子时吃出不明塑料物。经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原来是厨房工作人员打碎了一个塑料盒子,碎片掉到馅料里未处理所致。火锅店最终给予消费者菜品金额10倍的赔偿。
点评:据统计,2019年,南宁12315接到消费者关于食品的投诉达7500多起,投诉量居首位。消费者投诉的问题集中在小型超市、食品经营店管理不到位,未及时下架过期食品,存储不当造成食品变质,餐饮店卫生不达标或未严格按规范操作造成餐食中混有异物等。
3机动车停车收费问题多
案例:周女士入住南宁市双拥路一家酒店,将车停在酒店停车场,离开时被高额收费,但对方未能出示收费标准。她质疑停车场存在未明码标价的行为,向12315投诉。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发现情况属实,责令停车场进行整改。
点评:消费者反映机动车停车收费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停车场未设免费时段、未公示价格、不按政府定价或公示的标准收费、住宅小区停车跨时段累加收费、限时停车位按次收费无免费时段等。
4房地产“价外加价”乱象多
案例:李女士投诉称,2019年4月2日,她在南宁市良庆区某楼盘购买了一套56平方米的商品房,被开发商以“服务费”的名义,在合同总价之外收取了39万元。
点评:南宁市商品房消费需求持续旺盛,部分经营者利用卖方强势地位及消费者迫切购房的心理,虚增合同装修价格、捆绑销售车位或在合同价款外加收“团购费”“指标费”等,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赠送”“免费试用”要当心
案例:2019年12月,邱先生经过南宁市新朝阳广场的紫×堂时,商家宣称帮店员投票可享受免费洗脸服务。然而,在洗脸过程中,店员未经邱先生同意擅自往其面部涂抹黑色物质,然后告知清洗需支付490元,他被迫掏了钱。遇到类似情况的还有黄女士,她也被诱导进店,被迫支付了800元。12315介入后,商家全额退款,并被罚款3000元。
点评:明明白白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但部分经营者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以“赠送”“免费试用”及“抽奖”获得大额抵用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然后恶意欺骗诱导消费,甚至强制消费,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6隐瞒真相售卖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
案例:2019年5月,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某电动车销售门店,黄女士花3000多元购买了一辆电动车,商家称该车符合新国标,可以上牌,但她去办理上牌业务时却被告知“不符合新国标无法上牌”。黄女士向12315投诉后,经执法人员调解,商家道歉、退车并赔偿损失。
点评:2019年4月15日,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部分经营者继续违规销售旧标电动车或将旧标电动车翻新。由于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新旧标准不了解,有的经营者隐瞒真实情况,导致电动车因不符合标准无法上牌,引发投诉。
7“活动价”先涨后降涉嫌欺诈
案例:2019年3月,陈女士在南宁市某家居广场选购家具,商家称当时是家具购物节,正在进行大促销活动,购买家具是“全年最低价”。于是,她花了16800元购买3张床。然而,当年7月,她到店发现该床的销售价格比自己购买时还要低。
点评:“女王节”“买手节”“粉丝狂欢节”等各具特色的购物节不断涌现,部分经营者以“全年最低价”“一折价”为噱头吸引眼球,但存在商品价格先涨后降、故意以模糊不清的优惠规则引人误解等行为。
8信息安全引发广泛关注
案例:2019年7月,有市民举报南宁某公司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经查,该公司从上门兜售的卖家处购买了多个楼盘的业主个人信息,之后由业务员打电话向客户推销居间业务。最终,该公司被罚款6万元。
点评:市民消费、办理会员后被营销电话轰炸,垃圾短信满天飞;经营者未妥善保存消费者信息,甚至为获利转卖信息,侵犯隐私权,给消费者造成困扰。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的保护,成为社会公众的强烈诉求之一。
9电视、电话购物投诉增长迅速
案例:2019年6月21日,奚先生在某电视台看到明目眼贴的广告,宣称该眼贴可以治愈白内障等一系列与眼睛相关的疾病。于是他支付837元购买了该产品,但使用三个疗程后并未发现有任何效果,他认为商家虚假宣传。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商家退款。
点评:老年人对健康有强烈的渴望,是远程购物的重要群体,但因信息闭塞、警惕性不高,容易轻信食品、保健品等关于“治愈高血压”“抗癌防癌”“大大提高身体免疫力”等虚假宣传而受骗。此外,电视、电话购物的售后服务形同虚设,不履行退货承诺等也成为常见问题。
10警惕网上冒牌维修店
案例:2019年8月,黄女士在网上查到一名为“格力电器维修”的电话,预约上门维修空调,支付了900元,对方承诺三包期为3个月。一个月后,空调再次出现问题,她联系对方却被告知无法处理,随后对方失联。
点评:网络上打着品牌官方维修旗号的信息纷繁庞杂,真假难辨。有些冒牌商家小毛病大维修,销售假冒伪劣配件,拒不履行售后服务承诺,收费后直接失联。消费者因事先未了解清楚商家的名称、经营地址等重要信息,维权受到阻碍。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骆万丽通讯员/李远哲)人员筛查、复工备案、信息填报、防疫培训、线上义诊……我区在房建市政工程项目中全...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