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的嬗变

广西日报 2019-12-27 07:34 大字

老厂区门前 《仰望星空》艺术雕塑。 涂鸦水塔。 工业文化长廊一景。

本报记者张天韵文\图

前不久,广西颁布了一批获得全国4A景区的名单,其中有一个独特的景区——百益上河城。它的独特,在于它前身是有着30多年历史的南宁绢麻纺织印染厂,曾经是全国六大苎麻纺织厂之一。

老厂房、老水塔、老防空洞……它们记载南宁纺织业发展,正以另一种形式摇身嬗变为集文化创意市集、工业文化长廊、东盟小剧场、非遗生活馆、众创空间于一身的文化工业街区……随处可见的雕塑、涂鸦、装置等艺术元素,让曾经的老厂房充满艺术气息,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1老厂前世今生

初冬的南宁,有些许寒意。一大早,耿昌福骑着电单车,随着匆匆人流穿过嘈杂的菜市场,向百益上河城前行。耿昌福是南绢厂工人子弟,现在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工作。耿师傅说:“这是我们以前上下班常走的路。”他熟悉这片工业城区的一切。

每天,在晨光微熹之中,4000余人伴随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朝气蓬勃地从生活区走向厂区,那壮观场面,烙印在耿昌福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回忆。

1964年广西筹建南宁绢纺厂,招收学徒500多人,分赴上海等地学习,当时的上海市还支援300多位纺织业职工参加南绢厂的建设。“我父亲耿巧生就是这300多人中的一员。”

在南绢厂生活区,记者遇到年逾90的耿巧生,这个几乎将一生献给南绢厂的上海支边老工人,提起老厂仍是满眼柔情,终生不悔。

75岁的黄子德,曾经是南绢厂的厂长助理,谈起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仍激动不已,“我们厂当时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二快一高’。建厂快,从1964年动工,仅一年多,厂房就拔地而起;发展快,1965年一投产,两年后绢绵绸的年产量就达到248万米;质量高,当时建厂时就想到传给子孙后代的,每块砖都是质量过硬的,你瞧,现在现存的老厂房质量是不是杠杠的。”

“在南绢厂最辉煌的上世纪80年代,全厂职工达到4000多人,与广州绢麻厂、株洲麻纺厂等企业并列为全国六大苎麻纺织工厂。”黄子德说,那是令南绢人自豪的时代。

“这么好的厂没了,很是可惜。”耿巧生接过话头说道,但看到曾经为之献身一辈子的老厂以这样的方式延续下去,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没牙的嘴角上扬,两眼笑成一条缝,用浓浓的上海口音说:“老好咯老好咯。”

2东西文化碰撞

“与其留白,不如灿烂。”在文化休闲区,矗立着一座高达33米的老水塔,塔身上喷绘着叼着金钥匙的猫头鹰和7只鸟笼,明亮艳丽的色彩一下子抓住人们的眼球。这座曾经为南绢厂作出贡献的老建筑,摇身一变成为整个文化工业创意园区最醒目的地标。

“只要看到这标志,我就知道没有走错。”有些路痴的摄影爱好者李丽,常常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到这厂区逛逛,拍些照片,靠着这地标,李丽才不至于在这七拐八弯的园区找不到北。

“南绢厂兴旺时期,24小时离不开水。当时水压不稳,常停水,这时水塔就担起重任。”提到老水塔,黄子德的话像打开的水龙头,“这与南绢厂共患难的老水塔,在上世纪60年代,塔顶上的照明灯从晚上亮到早上,看到它,我们工人心就亮。”

只要走进老厂区,人们就会看到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涂鸦与老建筑浑然天成,起源于西方的涂鸦艺术在这新兴的工业景区得到肆意发挥。“我们在15处老厂房添加了这些现代审美元素。”百益上河城负责人周信乐表示,现在这样的工业遗迹越来越少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它们留存下来。

一曲哀婉动人、荡气回肠的“梁祝”优美音乐,如水般穿过老厂房那斑驳厚重的铁门,在空旷的钢架结构过道袅袅飘浮。

“这里曾经是布机房和印染车间。”耿昌福手指着由旧厂房改造的小剧场说。当晚,小剧场正上演着现代舞蹈《梁祝之四次方》,能装得下两百余人的剧场几乎满座。

记者了解到,仅今年,小剧场就先后有法语音乐会、生命故事剧场、上读会、现代舞蹈《梁祝之四次方》等百余场演出,吸引艺术爱好者7万余人。文化,在这陈旧的老厂房得以延续……

3点亮夜间经济

“烤羊肉烤鱿鱼串,快餐汉堡意大利面,奶茶啤酒芒果汁……”正值晚餐时间,各式各样老式汽车前,吆喝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位于B区文化休闲区的复古汽车美食街、集装箱文创零售街开始热闹起来。

这里原来是老仓库,几条纵横交错的马路上,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复古大巴、中巴、小车等各色车型组成的特色餐车,汽车雕塑、美食涂鸦与正对面的老水塔相互辉映。游客、下班的白领、放学的学生……循着飘香的烧烤味聚集在这里大快朵颐。

“我们想打造以汽车文化为核心元素,以各类汽车为载体,凸显体验式、休闲式、互动式的汽车主题美食街,填补邕城开放式创意主题商业市场的空白,树立南宁商业以汽车与文化相融合的创意美食街典范。”周信乐说。

“周末邀上三五好友来这儿放松放松,吃完晚饭就到小剧场去看演出,在书吧淘淘书,是很不错的选择。”正在边吃边听音乐的白领蔡明说。

今年10月,南绢厂旧厂区改造项目入选全国“工业园区改造类优秀案例”,特色主题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现代人的消费诉求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重视文化体验感和参与感,我们希望用文化塑造老工业园区的新产业形态。”周信乐说,目前工业园区每天吸引游客近两万余人。

4打造精神家园

“如果改造后只剩下旅游业,那我们也就失去了自己。”周信乐很清醒地认识到这点,他说:“我们一直在做另一种文化传承。”

位于A区最西边的是颇有怀旧气息的工业文化长廊,这个曾经的老厂职工食堂,正是周信乐团队重点打造的精神家园。

高大通透的旧厂房,红砖红墙红标语。而那些见证过往昔辉煌的老机床,在夕阳下沉默而“傲娇”。墙上一张张熟悉的老照片、老报纸,还原了当时的工业时代情景,展现出了南宁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在每台锈迹斑斑的老机床前,一些纺织女工的红色雕塑引人注目,“为了逼真再现当年火热场面,我们专门请了厂里老工人来当模特制作了这些雕塑。”周信乐介绍。

占据一面墙的巨幅照片,成为工业文化长廊的亮色。几个纺织姑娘面带灿烂质朴的笑容,见证着南绢厂往昔的辉煌。其中,笑容最为灿烂的姑娘刘明珠,如今已六十有五。“这是我16岁初进厂时的样子。”刘明珠看着这熟悉的老场景感慨万千,“这儿是我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地方,一切太熟悉了。”刘明珠两眼温润起来。

“南绢人为振兴南宁绢纺行业默默作贡献、献青春的优秀品格,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周信乐说。

5立足特色闯新路

“老旧厂房经过改造,变成观光、展示、娱乐空间,既能避免拆旧建新的高成本投入,又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高强度开发,还可与城市定位相匹配。”周信乐说。

在周信乐看来,改造旧厂区理念应是修旧如旧,在保护老厂房原有格局的基础上,改造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把它打造成为集文化企业、时尚秀场、设计体验、创意餐饮等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艺术园区。

一直在关注老旧厂房的“前世今生”,周信乐和他的团队跑了全国十几家老厂房改造成功的文创园,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一直倡导‘腾笼换鸟’,厂房腾出来了,换什么鸟进去?”

周信乐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条不以租金为衡量标准的准入机制,打造了若干个主题性、专业化的文创园区,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项目和优质的文创企业,南绢老厂房完成了它的华丽转身,成为南宁市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如何对待老厂房,关乎历史,它意味着如何对待城市曾经走过的路,意味着如何对待广西的工业发展史。”这正是周信乐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将继续保护利用好更多的老厂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建设更多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

南绢厂的改造还在持续,还有很多细节和问题需要周信乐及其团队解决。“今年10月底,园区A区的文化创意区、B区的文化休闲区及C区的文化展演区景观主轴已大致呈现出来,明年6月份将全面开放。”

曾经辉煌,有过落寞,越来越多的老旧厂房,正迎来新的生机。

新闻推荐

“王炸”来了!五象临江新品收官加推 盛邦珑悦 阅尽五象江与山 入手正当时

盛邦珑悦项目效果图。水岸,是城市诞生的摇篮。塞纳河从巴黎城中流过,成就了海明威笔下“一席流动的盛宴”;在上海,黄浦江孕育...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