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重要补充,目前多数健康老年人却不愿意选择 观念需转变 送养老院≠不孝顺配套要跟上 让机构养老更幸福
老人在养老院里开心地聊天。 广西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罗暘
说起机构养老,也就是进养老院,不少市民都认为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近日,南国早报记者多方走访调查发现,养老院内入住老人普遍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机构养老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不再简单地与不孝顺划等号。部分养老服务机构,也在开发建设更适合普通老年人的养老院。
1现象
养老院内
失能老人占多数
10月20日,记者到南宁市内一家公建民营养老院走访。刚进入养老院的老人活动室,就看到了十余名正在看电视的老人,多数人坐着轮椅,不坐轮椅、能自行活动的只有两三人。在休息区,还有一些身体状况更差的老人,基本只能长期卧床。每隔一个小时,会有护理人员帮助他们翻身,以免长时间卧床不动长出褥疮。
在院内的咨询接待室,顾女士和家人正在咨询入住相关事项。顾女士说,她年近八旬的奶奶原来身体状况还可以,但前不久下楼时摔了一跤,经过手术治疗出院后,目前只能勉强在家里走动。考虑到家里年轻人都没有时间照料,一家人正商量把老人送来养老院。
养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院里入住了近40名老人,其中超过30名属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甚至还有4名老人是来接受安宁舒缓服务的,也就是临终关怀。这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多数身患多种疾病,或是在接受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长期需要照看护理。“能自理的老人很少来咨询入住,他们觉得这里太闷了。”这名负责人坦言。
据业内人士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超过90%的养老院,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且占比超过60%。其中,公建民营养老院、民办养老院里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更高一些,公办养老院则相对低一些。
2调查
把老人送养老院面临各种压力
一方面是养老院内入住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的现实;另一方面,把失能、半失能老人送到养老院,当前在不少人看来还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市民韦女士的母亲年过七旬,去年生了一场病后只能长期卧床,全天都需要人护理。此前,韦女士请了保姆在家照顾,但前后换了3个保姆都觉得不满意,她便考虑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养老院里的护理人员都经过培训,而且长期照顾这种卧床的老人,经验丰富。”然而,当她把这一想法告知家人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韦女士的哥哥认为,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把老人送去养老院,相当于“甩手不管”。她的妹妹也担心,如果别的亲戚知道他们把母亲送去养老院,会对他们兄妹“有看法”。
市民陈先生认为,养老院的护理人员虽然经验比较丰富,但护理对象毕竟不是他们的亲人,“担心他们不会那么用心”。
记者调查发现,持有“把老人送养老院就是不孝敬老人”看法的市民不在少数。不过,这一传统观念也正在逐渐改变。在南国早报“健康养老我有话说”微信群里,网友“rose”上传了几张一名百岁老人在养老院里生活的照片。她说,这名百岁老人生活能自理,思维清晰,子孙满堂,也具备居家养老的条件。但子孙们还是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更有利于老人生活起居。平时,子孙们轮流到养老院里陪老人散步、聊天,老人自己在养老院里过得也很开心。
3走访
养老院设施服务正逐渐提升
养老院里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有社会观念的主观因素,也有养老院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的客观因素。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不少养老院的设计和设施,实际上很难满足生活能自理的老人的需求。比如某养老院除了一栋4层楼外,就只有一块200多平方米的空地可用作室外活动场地。而按照养老院的管理规定,入住的老人若没有特殊情况,平时只能在院内活动。这造成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会感觉住养老院太闷,几乎没有活动空间,而存在类似情况的养老院还不少。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公众观念改变,养老院的设计和服务理念也开始有了变化。10月22日,记者在即将试运营的南宁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看到,院内配备了宽阔的活动空间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工作人员介绍,该院设计床位达2000张,是目前区内规模最大的公办养老机构。全院占地面积243.63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后期还将建设一座占地面积78亩的老年主题公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一所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老年大学、文体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机构。“可以说是颠覆了公众对养老院的观念,我们欢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来入住。”该院工作人员说。
4展望
期待更多优惠政策出台和落实
我区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机构养老作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重要补充,也面临了提速提质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区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机构养老行业发展。如南宁市出台政策,提出优先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和利用计划。各县区、开发区在辖区内各规划一宗不小于30亩的养老用地。同时,简化养老机构设立审批程序,取消设立许可,逐步实现申请登记养老机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此外,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还能获得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
南宁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基本都是直指“痛点”,解决了养老机构运营的许多困难。比如,老年人在院内发生意外是难免的事情,过去,赔偿款需要院方自己支付,动辄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给院方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压力,甚至有养老院为了不惹麻烦,拒绝接收一些特殊情况的老人。去年,由财政出资,自治区民政部门为全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都购买了责任保险,单项保额最高达200万元,有效降低了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
还有业内人士提出,现在虽然养老院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比例已相对较高,但实际上,还有不少此类老人,因家庭困难,负担不起入住的费用,又达不到“兜底保障”的标准,进不了公办的养老院、福利院,只能在家靠亲人护理。因此,建议尽快推进长期照护保险的试点,或是建设专门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公益性公办养老设施,让这部分老年群体能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新闻推荐
南宁市各中小学开展多种形式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学生体验模拟溺水 掌握多种求救方法
溺水事故猛于虎。如何将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落实到实处?如何严抓防溺水等安全工作构建安全网?近日,记者了解到,南宁市教育局高...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