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融合

北海晚报 2019-10-17 20:01 大字

王威插画我在以壮族为主,其次为汉族,其他为瑶、苗、侗、布依等民族杂居的地方出生长大。壮族是原住民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并不是原住人,多数是很多年以前祖父辈们从外地避难、经商、工作等原因从外地迁徙、调动、分配而来定居。在多民族相互交融中,演绎了许多平凡而有趣民俗文化的故事。

我的母亲是壮族,她说,年轻时穿着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生活水平发生变化后,母亲也和不少壮族妇女一样,衣着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把穿着壮族服装改为汉族服装了。而一些壮族的男子也改变了穿唐装的习惯,穿起汉族服装来。如今,只有在节庆的时候,为让节日彰显热烈隆重,人们才刻意地穿上壮族服饰助兴,以唤起大家对民族元素符号的记忆和追捧。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着汉族的服饰,从服饰上去分辨,很难说得清楚谁是什么民族了。

平时,而无论汉族或是其他少数民族的男子留短发,妇女则留长及耳朵并在左侧或右侧留一束发辫,现在发型已经罕见了。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那八十多岁母亲,没有保留着壮族妇女扎头巾的习惯,却仍然留住最原始的没有盘发髻,在右侧留一束发辫的发型,特别引人注目。她在一次逛南宁中山路夜市时,那简单、朴素、方便、原始的头发造型,被几位摄影爱好者“咔嚓、咔嚓”的抓拍,作为珍贵资料定格在镜头中。

壮族人相互之间的交流讲的是本地壮话。也许是由于过去交通极度不发达缘故,就是本地壮话也由于地域的差异,发音与相距不远的另一地域的发音也不一样,或高或低,有的话一下子还听不出是什么意思。

汉族人和自己的汉族父母亲交流,有说西南官话,也有说客话、还说新民话。以语言来区分壮族和汉族也不准确了。年轻一辈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家里,社会的人际交流中,多数都说普通话。我的儿子是壮族,他只会说一口半生不熟的壮话。

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在互相交往里,饮食文化已经深深地相互交融。壮族的主食除了稻米,还有玉米、芋头、红薯、木薯等。五谷杂粮依然也是汉族的最爱。我父亲是汉族,上世纪50年代初从外地来到这里参加工作,娶了本地人——我的母亲,从此定居于此。粮食供应紧张的年代,他每晚煮饭都把红薯削皮、洗净、切好,然后放入鼎锅中和大米一起煮,大米伴随着红薯散发的芳香,至今依然缭绕鼻际。

在县糖烟酒工作卖酱料、盐、酒的汉族黄础华阿叔是从邻县而来定居。喝酒是他的喜爱,每有几两米酒下肚,培感精神舒畅。他和他的父亲还有一嗜好是吃狗肉。他一家长年养着土狗,狗下崽后,养上几个月,就宰杀,去毛,开膛破肚,洗净。用老姜、大葱佐料,白切的方式烹饪。以盐、味精、生抽、老抽、白糖、醋、蚝油等做味碟配料,“狗肉滚三滚,神仙坐不稳”,令人垂涎三尺,羡慕不已。黄础华阿叔说,他祖祖辈辈擅长做狗肉菜肴。狗肉要做出味美的效果,选择合适做白切狗是很关键。受家庭影响,喜欢吃狗肉远不止黄础华阿叔,他壮族妻子打自和黄础华阿叔结婚后,饮食的偏爱也悄然发生改变,狗肉也占据了她饮食中的主要位置。

街坊汉族阿水的父母和他是家中的劳动力,在一家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全家人祖辈讲白话。每到冬天,他一家的餐饮烹饪方法喜欢打边炉。餐饮开饭时间时,原生态的食材围在火炉周边,待火炉中的水烧开后,各就把想吃的食材放入炉中煮熟,在腾腾雾气中,吹散热气,送入嘴中,让味蕾享受到美妙的滋味。路过他家门口都会闻从阿水家餐桌上飘散出来的菜肴气息。那种独特的芳香味,深深地刺激着我的鼻腔,从而勾起深深食欲。四邻一些经济较宽裕的其他民族人家见状,也购置炉具,跟着学习打边炉。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知道政府已有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免费领到了毛笔、墨汁、纸张、我却没有领到。老师说,这是政府发给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用品。而我填写民族是随父亲汉族,自然没有享受这一特殊待遇。从此,壮族的概念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印记。成年后,我把个人的民族改随了母亲的民族——壮族。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参军入伍到了部队。连队里有一位和我同年入伍的战友叫何立标是布依族,从贵州省独山县下司区(现为贵州省独山县麻尾)入伍。他说,布依话和壮话相差不大。我俩训练之余,把壮话和布依话进行了有趣的比对,听了彼此对某些事物的说法,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在部队团部阅览室里,找来相关书箱阅读。了解到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布依族人以大米为主食,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节日里还喜食用花汁和树叶汁染制的各色“糯饭”。我猛然想起还读小学时,常到本街的同学特武家玩,一次,他妈妈端出带着热气的五色糯米饭,热情地对我说:“阿宁,来来来,吃糯饭……”这时,我正和特武下象棋。我的家教是“不能随便吃别人家的东西”,我摆摆手说,不饿,不吃……立即红着脸弃下象棋,奔出特武家门。他母亲在我背后急得直跺脚,冲着我嚷:“凤珍的仔啊,真客气,真客气……”

我跑回到家后告诉母亲这一件事,母亲说:“特武他妈真热情,大家生活都困难,她还盛出糯米饭给你吃,不吃就对了……”“妈妈,特武她妈妈说壮话的语调怎么和我们说的有些不太一样?”我问。“哦,听说,她好像是叫什么布依族呢……”母亲说。

在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渗入中,县城里男婚女嫁也彼此不分民族。十几年前,兴旺街39号门牌的阿伟娶333号门牌的阿娟,两人去民政部门登记时,阿伟才知道阿娟是壮族,阿娟也才知道阿伟是瑶族。阿娟的祖辈是河池宜州人,很多年以前,祖辈长途跋涉,来到此地定居,并以开餐饮为业谋生。阿娟幸福地告诉阿伟说,她的家乡河池祥贝乡壮族传统的古老迎亲娶亲习俗很隆重,包含抬花轿接迎亲、田园里舞龙、锣鼓队巡村等,由两条长龙做引导,新郎骑马,新娘坐花轿,按照规定的“富贵”线路才能接新娘回家。阿伟亲了亲阿娟说,39号门牌距离333号门牌很近,只要能娶你,我就按你的壮族传统婚俗展演一次。阿伟的话语,逗得阿娟欢快地展开了幸福笑靥。

阿伟对阿娟说,我知道宜州妇女喜欢佩带铜质的佩饰,认为这样可以驱虫辟邪,我就买铜质的佩饰送给你。果然,阿伟为阿娟买了一副铜质的佩饰送到她眼前。他说,跑了几家商店,不容易。“很值得珍藏。”阿娟心间涌动着无限的甜蜜,她用手深情地抚摸着精美的佩饰。阿伟和阿娟婚后生活很幸福,如今做服装生意。

多民族杂居致使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相互交汇、渗透、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让每一个人在自己生活中,迸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作者为公务员,文学爱好者)

新闻推荐

一个周末就能乘着专列去贵州来个仙境之旅

周末可以去哪里玩?两天时间不够用?错!现在利用一个周末时间就能前住贵州赏银杏、游国家级风景名胜地马岭河、万峰湖、万峰林...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