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书店时光

南国早报 2019-10-03 15:38 大字

□黄萍

我母亲黄镜珠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新华人”。我从小在新华书店的书香氛围里长大,新华书店储存着我最美好的回忆、最难忘的时光。

走进如今的新华书店,琳琅满目的图书任由读者选购,甚至设有温馨的阅读专座。但是,存留在我记忆里的改革开放前的书店,图书和读者之间是有柜台相隔的。读者想要哪本书,必须请营业员从柜台后的书架上取出来。柜台,是读者和图书之间的一道鸿沟。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母亲和读者老邹之间的交往。上世纪70年代,在县里农技部门工作的老邹经常专程坐班车来南宁,一下车便直奔新华书店,隔着玻璃柜台反复搜寻农技类书籍。因为不能随意挑选,便只得将书名一一写在笔记本上,请服务员帮助寻找。为此,老邹曾向母亲感叹:“每次最多只能取出两三本来翻阅、挑选,想再多看几本,服务员就忙得顾不过来了。”

为了解决老邹的烦恼,母亲请他到门市部办公室,坐着慢慢看、仔细选。每次望着老邹抱一摞书心满意足离去的背影,母亲总是充满欣慰,同时也意识到“一切为了方便读者”这句话,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嘴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民读书、购书热情持续高涨,闭架售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知识的热切需求。上世纪70年代末,南宁市新华书店领导决定先在新华门市部实行开架售书。接到任务后,时任新华书店新华门市部主任的母亲迅速带领发行员们夜以继日改造书架、书柜,将封闭式营业改为敞开式营业,让读者可以随意浏览、取阅图书。

实行开架售书后,新华门市部每天增加读者千余人。很多老读者不仅自己看书、买书,还积极向其他读者推荐新书,不少青年学生几乎每天都来看书、抄书……母亲和同事们虽然更忙碌,但大家乐在其中。1987年,母亲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从事新华书店工作三十年,为图书发行事业做出了贡献”荣誉证书。

在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岁月里,我发现她不仅忙于售书,还抓紧业余时间读书。退休后,阅读书报更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2018年,91岁的母亲在用南宁白话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句时安详离世。

漫步在充溢着书香的书店里,看着柜台、书架间随意选书和专心阅读的读者,看着在书柜和读者之间忙碌奔走的新一代“新华人”,我仿佛又回到了母亲的书店时光,不由得想起那句名言: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

新闻推荐

天气晴热注意防晒补水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热!昨日秋老虎又杀回来了,把南宁最高温重新拉回了35℃+,南宁再次拉响高温黄色预警。今日,南宁维持晴朗干燥...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