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进入高风险季节,南宁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 南宁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南宁晚报 2019-08-20 05:41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叶祯 实习生 成丽环)昨日下午,南宁市疾控中心发布登革热疫情风险提示,南宁市登革热进入了高风险季节,目前,南宁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病例。由于登革热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因此,一旦出现疑似登革热病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带毒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期在7~9月份。

登革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发热,潜伏期一般为3~15天(通常为5~8天),感染登革热后,患者多数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至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可伴有恶心、呕吐、乏力以及严重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等。

发病后2~5日出现红疹,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个别患者可出现眼结膜充血、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皮肤下出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情况会出现休克,患者的体温下降、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若不及时抢救,很有可能在4~10小时之内死亡,出血情况严重时也可能会发生颅内出血和出血性的休克。

防控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染源。首先是灭蚊。伊蚊的繁殖需要积水,所以消灭孳生地,清除室内外积水至关重要,并定期开展灭蚊,有效切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其次是防蚊。家中应装纱窗纱门,准备蚊香、驱蚊器等。外出时,尽量避开伊蚊叮咬高峰期;要穿浅色的长衫长裤,并在皮肤裸露的地方喷涂上驱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阴暗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人感染登革热后仅有部分人发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据悉,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症状,并且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或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应及时就医,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并告知医生外出旅行史,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新闻推荐

餐饮店发生争吵 几分钟后突然起火 警方和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后,从烟雾中救出两人

今报南宁讯(记者李俭芹)8月18日下午,南宁大沙田阳光新城附近的一家养生汤吧餐饮店起火,造成两人受伤。18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