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院回家 父亲签下抚养保证书
小宝宝回家后被父亲抱在怀中。 爱心宝妈供图 孩子父亲签下的抚养保证书。
《不幸:出生贫寒严重营养不良幸运:爱心接力引来各方关爱》后续
今报南宁讯(记者王世杰)近日,南宁市苏圩镇保城村一名不到两个月的新生儿,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被一群爱心宝妈送到医院治疗(详见本报7月16日10版相关报道)。几天来,全国各地的读者都十分关心孩子的情况,纷纷捐款。在住院治疗近一周后,小宝宝情况逐渐好转,目前已经出院回家。7月21日,孩子的父亲签下抚养保证书,承诺按需喂养,保障孩子健康,并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网友纷纷来电表示关注
7月15日晚,全国各地网友通过手机看到报道后,纷纷赶在深夜致电记者表示关注。
当晚10时21分,柳州一名女士来电说,自己也是一名宝妈,本不想这么晚打扰,但实在放心不下。她表示自己对这名不到两个月的孩子非常同情,将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
当晚11时46分,广东深圳的徐女士来电说,文中的小宝宝让人感觉好心疼。她的宝宝有一些衣服,还很新,想寄给这个可怜的孩子。
次日上午,贵州黔西南的袁女士表示:“我在家无事,如果实在没人带这孩子,我可以帮带。”
类似这样的关注电话,还有很多。
有人想帮抚养,有人解囊相助
一位老读者给记者发来短信说,在报纸上看到,有一名男婴出生在困难的家庭严重营养不良,“阅后双目含泪,感同身受。”老人说,他是一名退休干部,幸得国家照顾生活无忧。现在住在南宁市,孙子也已经入读小学,爱人健康有闲,“我夫妻商定:愿意接养这个婴儿,不需要任何资助,我们负责把婴儿养大。养大后,我们让婴儿的亲生父母把孩子接回去。”
18日上午,家住南宁市东高小区的陈先生说,他是一名退休老师,看了媒体的报道后,想捐2000元给孩子。但自己已年过八旬,走路不便。次日下午,记者来到东高小区,陈先生掏出2000元现金递给记者,希望能帮到孩子。
江苏南京的包女士加记者微信后说:“孩子太可怜”,随后微信转来200元。
截至目前,记者已收到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款6900元。
7月21日,发起本次关爱行动的宝妈之一陆女士说,她这边收到的爱心捐款除了支付孩子的住院费等,还剩余1.9万多元,“将尽快商定一个既简单易行又确保安全的方式来管好用好剩下的爱心款。”
孩子父亲签保证书接受监督
陆女士说,孩子住院期间,爱心宝妈们轮流照顾指导,孩子的父亲梁先生也开始学会抱孩子了。她说,这些天,镇村干部和有关部门也上门协调,孩子的两名伯母都已同意帮助照看。
据介绍,经过近一周的住院治疗和精心照顾,小宝宝的情况逐渐好转,脸色红润,开始爱笑。7月19日,医院方面告知,孩子已经达到出院条件,于是给孩子办理了出院手续,由爱心宝妈们护送回家。
21日,爱心宝妈们再次登门看望小宝宝,在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的见证下,孩子的父亲签下了抚养保证书。
保证书约定,孩子的父亲在抚养孩子期间,要自觉做到:按照婴幼儿营养和饮食需求,给予孩子营养奶粉喂养,年龄够(6个月)配合辅食及其他营养品;时刻关注孩子身体健康情况,有病必治,不私自处理,不拖延滞后,定期(每季度)带孩子到镇卫生院体检,保障健康成长;定期打扫卫生,喂食前后洗手清洁,餐具餐后清洗消毒,床具定期清洗暴晒。
保证书还约定,孩子的父亲对爱心人士的捐款要专款专用,同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如被发现虐待儿童、喂养不善导致营养不良或重大疾病不及时救治等,将配合依法启动相关程序,主动放弃对幼儿抚养权。”
新闻推荐
立案网上办 群众少跑腿 南宁市青秀区法院创建“微信立案平台”纪实
本报记者蒋秋通讯员路钰冰吴玉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司法实践。当传统的现场立案方式已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