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螺有大商机 丢荒田变“聚宝盆”
黎承科利用荒田养殖田螺,拓展致富新渠道。本报记者史梦婷摄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许多稻田被丢荒,良庆区南晓镇陵桂村的村民却从中觅到了新的致富希望——利用荒田养螺。如今南晓镇养螺200余亩,小小田螺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稻田养螺荷包鼓
南晓镇陵桂村多低洼地,河流分布密集,加之气候宜人,为田螺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而田里的水生植物,是田螺天然的饵料。
“每年育秧结束后,在空出来的稻田里养殖田螺,螺肉会比较甜。”黎承科是南晓镇稻田养螺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他与同伴张增武一起在田里尝试养螺,两年内养殖面积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现在的140余亩。
黎承科是一名退伍军人,2016年他与张增武在调查市场时发现,南宁田螺市场需求量大,但市场上的田螺大多来自外地,这让他们看到了商机。2017年他俩开始利用丢荒的稻田养殖田螺,期间经历过洪水,损失不少。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底,他们终于收获了养螺的第一桶金,并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在他们的悉心养殖下,目前田螺亩产可达500公斤。
带富村民激活农田
致富不忘乡亲,黎承科和张增武的养螺基地不断扩大后,开始帮扶村里的贫困农户,雇用他们进行田螺养殖并对螺种进行统一回收。班明旺等6名贫困户通过养螺成功脱贫,2018年这6名贫困户共获得7万多元的田螺养殖收入。陵桂村村民卢伯良2018年初从黎承科处拿到种螺进行养殖,共养殖了2亩,年底就获得了7000余元的纯收入。
更多人从中看到增收希望,田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今仅南晓镇陵桂村、晓元村就有40多名农户养殖田螺,不少外出务工青年也纷纷返乡养螺,丢荒的稻田再现勃勃生机。
生态养殖增效增收
良好发展前景让黎承科对未来信心满满。他计划将养螺基地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即采用垄上种稻,沟内养鱼、鳅、螺的种养方式,通过重施基肥、科学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他还计划在稻田里放养鸭子,增加稻田肥力,届时水土里丰富的微生物可将田螺养得更肥美。
稻田养殖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子,在现有基础上开发高效养殖,有利于生物间互利共生,还可以改良土壤、助肥田、除虫害,增粮、增螺、增收。
目前,南晓镇已将稻田养螺作为2019年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着力在群众中引导推广这一举多得的农民稳粮、脱贫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新闻推荐
进博物馆 看展览了解南宁“前世今生” 孩子不仅能听讲解,还能动手了解更多文化知识
▲孩子们边玩边学花山岩画知识(民博供图)▲孩子们触摸铜鼓,聆听铜鼓敲出来的声音,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报记者陈蕾摄暑假...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