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法院率先使用三方远程视频庭审
本报记者朱新韬通讯员张菁张显远
7月12日,一场特殊的庭审在江南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有条不紊地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审判庭只有法官、书记员与法援律师,公诉席、被告席上则空无一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液晶电视,显示着江南区法院、江南区检察院和南宁市第一看守所三地同案同步远程庭审的实时视频画面——这是江南区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技术实现语音、视频、物证展示等数据的实时多向传输,率先完成了全区基层法院刑事速裁案件三方远程视频庭审并进行网上直播的“首秀”。
三方进行“隔空对话”
7月12日10时,庭审正式开始。审判员张显远在江南区法院一号大法庭宣布开庭,依法对5起盗窃及贩卖毒品案件适用速裁程序进行集中审理。江南区检察院公诉人使用远程视频庭审系统支持公诉,5名被告人则直接由看守所监室提押至看守所的远程视频法庭参与庭审。
据了解,早在去年3月,江南区法院与南宁市第一看守所已实现了远程视频连线,对一起贩卖毒品案件进行远程审理并当庭宣判,敲响了该院远程视频审理刑事案件的第一槌。而此次三方视频连线,则加入了公诉人远程出庭支持公诉,实现了远程庭审的三方互联。
庭审过程中,法官通过远程视频庭审系统与公诉人、被告人进行实时视频对话,庭审全景和三方画面集中显示在大屏幕上,庭审三方均可清晰观视。在举证阶段,公诉人还能通过远程视频展示案件相关证据,完成举证。庭审结束后,庭审笔录则通过远程打印,及时交由被告人查阅核实并签字。此举打破传统庭审模式的空间局限,不仅降低法警提押被告人往返奔波可能面临的风险,也节约了审判员、公诉人往返法庭、等候开庭的时间,从而让庭审过程更紧凑、连续。
审5起案件只用了20分钟
“被告人是否上诉?”
“不上诉。”
从开庭到宣判,整个庭审耗时仅20分钟左右,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拘役5个月至有期徒刑8个月不等的刑罚。案件宣判后,5名被告人均当庭表示不上诉,认罪认罚。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集中审理的5起案件均为使用速裁程序审理的认罪认罚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不受法律规定的送达期限的限制,一般不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应当当庭宣判。因此,在庭审过程中,在法官助理庭前已核实被告人身份信息及前科劣迹的基础上,主办法官在庭审中不再对上述内容进行核实,在告知被告人各项诉讼权利后,侧重对及其认罪认罚自愿性、合法性的审查,跳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环节,在听取辩护人意见和被告人最后陈述之后,依法作出判决。5件案件从开庭到宣判仅用了20分钟,平均3—4分钟一起,彰显了刑事速裁程序的效率。
“刑事速裁程序可极大缩短办案期限,节约司法资源,我们将三方互联远程庭审与速裁程序结合在一起,初衷在于要充分利用二者的便捷、高效,为司法公正和效率的提高保驾护航。”江南区法院副院长李升云说。
网上直播让庭审阳光透明
当天的庭审秩序有条不紊,庭审视频图像、声音传送流畅,画面清晰,庭审过程被完整、清晰地录制保存下来。在此基础上,江南区法院还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向社会进行了全程直播,网友可点开中国庭审公开网,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实时收看庭审实况。
庭审直播使开庭审案的全过程得到了原样展现,案件的审理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透明,也使得互联网直播成为监督机制,确保法庭的庄重和公正。
推进三方远程视频庭审与积极适用刑事速裁程序是江南区法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改革、实行刑事案件繁简分流等工作的可行举措,将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刑事案件审判效率。今后江南区法院将进一步探索科技服务审判的新模式,把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刑事审判之中。
新闻推荐
垒球项目已在南宁落地生根本报讯(记者林显威文/图)南宁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运动项目越发多元化。昨日,2019年“熊猫杯”中国慢...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