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关怀帮扶 昔日“懒汉”成功脱贫

南宁日报 2019-05-17 05:49 大字

“家仪,早!在河边作业要注意安全……”5月13日一早,江南区江西镇同良村维罗坡脱贫户凌家仪骑着新买的电动自行车,前往河边开展保洁工作。在路上,他又收到了一份亲人般的关心问候,脸上乐开了花。两年来,江南区江西镇同良村驻村工作队用爱心温暖凌家仪,用关怀激励他成功脱贫。

凌家仪原本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后来,父母和3个姐姐相继去世,家庭的变故让他备受打击,前几年他基本不打工、不种地,整天无所事事。2015年底精准识别时,凌家仪的综合得分仅为42分,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入户为他做思想工作,他都不搭理;给他安排工作,他总会找到不干的理由。提起凌家仪,村里乡亲们都会摇头说,“这人没救了”。

“像这类身体健康但不愿意工作和劳动的贫困户,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同良村驻村帮扶干部赖海强对记者说。通过一次次的工作例会、碰头会、分析会,同良村驻村工作队把帮助凌家仪脱贫摘帽的思路确定为“以真情暖心感化”,并从2018年初开始,对他进行真情暖化。

“我的家境以前也是蛮不错的,只是发生了很多事,对我影响太大,导致我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通过一次次的促膝谈心,赖海强终于得到了凌家仪一句发自肺腑的回应。“家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你完全有条件自己创造一个让人羡慕的富裕家庭。”赖海强诚恳地劝说道,还帮助他收拾屋子、整理杂物、改厨改厕……也许是“家仪”这个亲切的称呼,以及一次次的共同劳动,温暖了失去多名亲人的凉寂的心,凌家仪开始愿意与赖海强面对面聊心里话了。

帮他买新床、新被子,帮他搭建鸡棚、买鸡苗,帮他找到河道保洁员的工作……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凌家仪悄然发生了变化,他起床越来越早,家里的卫生越来越干净、衣被越来越整齐,饲养的小鸡见到他便叽叽喳喳伸着脖子抢食吃,家里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凌家仪慢慢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关爱、热心帮扶下,凌家仪身心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昔日被村民瞧不起的“懒汉”转变为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赞的光荣脱贫典型。2018年12月,凌家仪符合贫困户脱贫摘帽“八有一超”标准,以家庭稳定年收入10959.53元顺利通过“双认定”。

本报记者阮晓莹

通讯员郭超前 田清

新闻推荐

爱心助残 快乐成长

本报讯(记者何任朗通讯员谢长伟)5月16日,由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西乡塘区安琪之家康复教育活动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九次全...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