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欢乐落幕,留下更多思考 花式表演服装 如何传承厚重民族文化

南国早报 2019-04-10 16:18 大字

谭湘光工作室出品的壮族婚宴服饰,长袖裙可做出嫁服,无袖裙为晚宴敬酒服。 古岳传统民俗文化展演上,村民身着演出服进行表演,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服饰。

南国早报记者闫芬丽文/图

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圆满收官,各种庆典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节日期间,记者走访景区发现,景区不少民俗活动极具特色,但在民族服饰传承上略显不足。业内人士称,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老匠人的坚持,还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将传统服饰故事化、生活化。

现象

表演服能否体现民族文化?

4月3日,“壮族三月三”小长假来临之前,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古岳文化艺术村(以下简称“古岳村”)迎来了近百名媒体人赶歌圩,观看传统民俗文化展演,提前感受壮乡韵味。

“这些人穿的服装都可称壮族服饰,只不过都是表演服,非传统服饰。”古岳村发起人之一的梁汉昌在回答相关民族服饰提问时说。他还透露,全区各地的景区,都会用一些传统民俗表演营造热闹气氛,但这些表演者所穿的服饰多从舞台效果出发制作,而非从民俗服饰文化的角度出发,因此在服饰文化传承上略显不足。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从1971年开始从事织锦工作。谭湘光介绍,从壮族传统服饰上看,男服比较素,女服多姿多彩,尤其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如人物、鸟兽、花卉等色彩斑斓的图案。而且,壮锦纹样都有独特的代表图案。如万象纹,象是瑞兽,性柔顺,与祥同音,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万寿花代表着长寿,是好运的征兆,有祥瑞、吉利、幸运、长寿、祝福的意思。

而市场上出售的演出服,往往是混杂了几个少数民族代表图案,在明眼人看来显得杂乱无章。谭湘光说:“我都不明白这些拼凑的民族图案要表达什么。这样或多或少影响着年轻人对壮族服饰的认知。”

探因

服饰文化渐被商业化统一

原本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正被市场逐渐统一,不得不让人好奇其中的缘由。

“由于民族地区的差异和民族文化的脆弱性,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既能融入现代文明,又能存留、保护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的方法。”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师余斐说。他介绍,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之美正在飞速地同一化、标准化。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比如壮锦,大家只知道“这是民族风”,而不一定会认为“这是我们广西壮族的特色纹样”。民族服饰文化丰富的独特性,也逐渐在娱乐化和商业化中消失。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家长。有家长表示,“壮族三月三”来临之前,自己特意给孩子购买了民族服饰,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活动展示。但是家长们购买这些服饰时,首先看中的是服装整体的美观性,并未考虑其代表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

买家不知情,卖家也不是行家。在南宁和平商场的民族服饰店里,记者也遇到了店家几乎一问三不知的尴尬。

谭湘光介绍,就壮锦来说,其设计、纺织都凝结了匠人的独特技艺与心血,这个过程并不是人人学而可得的,可以用“寸锦寸金”来形容。另外,壮锦主要的面料是棉纱,材质厚且偏硬,与现在人们新颖、舒适的穿衣取向不同,所以拿传统的壮锦直接做成衣服,很难让大众喜欢。也就是说,受实用价值降低、成本上升、市场萎缩、销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更多的人学习壮锦纺织技术,导致了其技艺传播范围逐渐缩小甚至失传。

出路

在创新和发展中实现传承

壮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不仅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壮族服饰,还表达了壮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面对壮锦技艺濒临失传、壮锦所代表的服饰文化逐渐消失的窘境,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迫在眉睫。

看到民族服饰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后,梁汉昌于2005年辞职,一头钻进广西各地少数民族聚居地,用镜头留下各民族的服饰印记。在他的镜头下,壮族服饰质朴、独特、多样,而且充满魅力,每一套服饰,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梁汉昌认为,对于传承壮族服饰文化来说,这样简单的记录是远远不够的。他正在古岳村建一个研学基地,让前来参观的人可体验棉纺工艺、麻纺工艺、靛染技艺等。他们以后希望搭建一个小型舞台表演壮剧,并融入壮族特有的服饰文化,让游客可在体验互动中,通过观赏听剧,发现文化精髓。他也建议,在旅游路线的设计、规划中,应更注重文旅结合,融入更多的壮族、壮锦元素,增强游客旅游的民族文化、民族技艺体验感。

谭湘光认为,传承壮族服饰文化,离不开老匠人、老艺人的坚持,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毕竟,年轻人才是未来传承和发扬壮锦文化的中坚力量。她希望,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新壮锦人才培养方式,解决壮锦现存的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研发设计、管理营销人才短缺等问题。

谭湘光建议,民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应强化“手工”“高贵”“自然”“民间”等理念,走“传统+时尚”的路线,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壮锦浓厚的历史文化。年轻设计师在设计壮锦纹样时,则应坚持“一幅壮锦,一个故事”,将纹样的背景故事、纹样背后含有的寓意融入产品,呈现背后那深厚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贴近生活也是传承壮族服饰文化的路径之一。

余斐介绍,之前他们的团队去学校调查过,不少学生表示,不喜欢民族服饰主要是因为它土、粗、不时尚。因此他在主攻民族文创产品时,不仅让壮锦元素融入生活中,还会在时尚、美观性方面不断改进,这样设计出来的手机挂绳、手机套、车上用品、家具用品、镜框画等都比较受年轻人喜欢。余斐认为,让民族服饰文化走进生活,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加大宣传和各种展会展示力度,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

新闻推荐

以不文明标语对抗不文明行为,不妥

江德斌近日,在南宁市汇东郦城小区出现数条上书为“遛狗不捡屎等于狗遛狗”的条幅,居民对此意见不一。4月6日,小区物管人...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