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这样教,孩子不再缺那节爱情课

贵港日报 2019-04-02 10:00 大字
李品贞

这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

未满三年教龄的美女老师X执教《关雎》展示课,校长也参加了听课。前来观摩交流的市直名校和区联盟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在评课交流时,都给予这堂课较高的评价。作为活动组织的我正想松口气,语文组长D打来电话,说校长对这节课不太满意,问干嘛要选这课来上,八年级学生思想纪律本来就难搞,再几番磨课又展示,学生心里恋爱的小苗不蠢蠢欲动吗?听得出来D很难过,毕竟还年轻,而且D为这节课真的付出了很多。校长深入课堂并提出问题是幸事,于是,我一边安慰鼓励D和X,一边琢磨《关雎》一课的教学。

我首先查阅大量资料。《史记·孔子世家》这样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此看来,古诗原本有3000多篇,孔子根据礼义标准选了其中305篇,编纂成《诗经》。可见《关雎》被编入《诗经》不在于它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在于它写了一个符合孔子“礼义”标准的爱情故事,而且位居《诗经》之首,算是最符合孔子“礼义”标准吧。在孔子看来,《关雎》以诗歌的方式为男男女女树立了一个爱情世界观的标准:“淑女”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样的女子可称为“淑女”,而值得你去追;“君子”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样的男子可称为“君子”,而值得你托付终身。这正符合大语文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育。

如此经典的诗歌文本,选上展示课自然没问题。然而,语文课上,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诗歌才不至于让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担心,而是感激我们的语文课堂呢?

正当困惑萦绕心头,我到南宁观摩学习,有幸聆听到应永恒教授现场执教《关雎》。应老师花了一个多钟头与学生“纠缠”在诗中君子追求淑女的“七次进攻”当中,深挖文本,师生共研,引导学生如何做女人,如何做男人,如何谈恋爱,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处理社会关系,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被震撼到了,这就是应老师的“本然语文”,语文教学本来就应该这样!应老师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学生如何读诗,而是教给了学生一生的知识储备。谁敢说语文课不能这样教?谁还会担心这样教了学生会想谈恋爱?我们总不能因为担心学生早恋就不去触碰美丽的爱情话题吧?正因为孩子在这个问题上会处理不好,才需要我们将问题在课堂上探讨。当爱情的神秘外衣被剥开,再辅以青春期的性教育,中学生早恋问题不就能迎刃而解了吗?

反思X执教的《关雎》一课,我很能理解校长的担心。这是一节“教学助手”信息技术运用下的课改展示课,40分钟的课堂里要实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要组织小组学习、交流展示,还要顾及平板操作教学助手软件等,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得精准把握,导致对诗歌的品读只停留在内容和写作特色上。关于诗歌内容,人教版《教师用书》这样解读:《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孩子们通过读诗都能懂得这一点。前边提到,《关雎》不是一般地、简单地“让学生去体会恋爱”,而是教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怎样的人值得你去爱,怎样获取恋爱的资格”,这才是诗歌文本“风天下”的教化之功。很遗憾,在X的课堂上没能体现。

旧人教版教材一直将《关雎》一诗编排在九年级,而现行新部编版教材却将其编在了八年级。八年级的学生,正处青春期,渴望了解爱情,有了青春萌动心理,又心存害羞。既然编者将爱情的话题提前抛在孩子面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不应该回避或走过场,而应和学生一起深入探讨,读懂文本,直面文本,走进文本,尤其是通过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过程,抓住描写人物(淑女、君子)的关键词语,分析人性形象,品读“淑女”和“君子”的内涵。一番研读后,孩子们会得出“淑女”的四个标准:文静美好,热爱劳动,情趣高雅,对待爱情理智、慎重;“君子”的四个标准:爱得执著,爱得尊重,为了爱改变自己,为了爱提高自己。课堂上,多情的少男、怀春的少女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标准,加上一遍遍深情地朗读诗歌,“淑女”“君子”的标准自然就铭记于心了。古人“风天下”的愿望,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落到了实处,坐在教室里的校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们不就频频点头了呢?假如你也体验了爱情的美丽动人,给孩子们分享,我想孩子会收获会更多。

常有人感慨:我们欠孩子一堂爱情课。我想说,《关雎》这样教,孩子不再缺那节爱情课。

当然,《关雎》要能这样教,语文老师们得向应永恒教授看齐,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能深入研究文本,会研究学生,还懂研究自己,知道自己对该文本解读不透而多查阅资料多钻研,以求更多的教学智慧和更好的教学方法。

新闻推荐

职业技能培训受群众欢迎

把培训班开到群众家门口,中式烹调师职业培训受到农村妇女欢迎。(万翠金摄)本报讯(见习记者胡雁通讯员熊千梅万翠金)“感谢有这...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